丧葬礼仪的经济民俗学考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丧葬礼仪的经济民俗学考察

摘要:《孟子》云:“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经济民俗学的观察视角对山西祁县贾令村丧葬礼仪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是将目光放在丧葬礼仪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上。通过对祁县贾令村丧葬礼仪的传承、变迁及再造与创新的综合分析,归纳出丧葬仪式变迁的内在逻辑,探讨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过程中,传统丧礼的传承面临的各种难题及其发展方向,从而为相关部门制定改革政策、解决我国都市与乡村类似社会问题提供可行性意见,逐步引导传统丧礼与现代经济社会相适应,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经济民俗学;祁县贾令村;丧葬礼仪;民俗经济;民俗认同

山西祁县贾令村位于祁县城北7.5千米处。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形成村落,宋朝形成规模较大的集镇。历史上,贾令村是贯穿山西南北、连接京陕、远达巴蜀的“通衢古驿”。明清时期,山西晋商崛起,贾令人抓住历史机遇,有的依托本地集镇,开设商铺;有的走外经商,赚钱回家,大兴土木。贾令村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戏曲、饮食、剪纸、武术等文化各具特色。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经济民俗学的观察视角对山西祁县贾令村丧葬礼仪进行分析研究,着重探讨丧葬礼仪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当下丧葬礼仪应当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将之传承下去。

1贾令村的传统丧葬礼仪

因时间相隔久远,我们并没能找到关于山西祁县贾令村传统丧葬礼仪的文献资料,仅仅是对该村及邻村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访谈。经过多方求证,笔者整理出了当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传统丧葬礼仪,并对其复杂繁琐的礼仪进行深入分析。

在新中国成立前,贾令村的丧葬礼仪主要包括:第一,准备后事。村民一般在老人步入花甲之年便已经开始准备后事,大体包括缝制寿衣、打造棺木、选择墓址。第二,丧葬仪式。流程包括送终、装敛、报丧、入敛、停灵、守灵、烧夜纸、扫墓穴、祭奠、封口、出殡等。第三,葬后祭祀,包括复三、烧七、百天、烧心、周年。贾令村的传统丧礼既与汉民族的丧礼有很大的共性,又不失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丧葬礼仪发端于民间社会,又在传统封建社会的推崇下以礼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再次推向社会。因此,丧葬礼仪具有广泛的认同性。

2新中国成立后贾令村的丧葬礼仪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从此拉开我国殡葬改革的序幕,“文革”时期传统丧葬礼仪基本被废除。但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物质经济的不断兴盛,民众开始想要重新恢复旧有的丧葬仪式,经过对丧葬礼仪的调查还原,传统丧礼也开始复苏,厚葬之风愈演愈烈,形式五花八门。当地许多经历过“文革”的老人至今都认为,丧礼不仅要按老规矩办,还要办得体面风光,办丧礼是子女尽孝的表现。

第一,丧礼服务的专业化。传统丧礼的举办是一项极其繁琐的过程,每一项流程均需要大量开支,同时也需要大量人力的参与,以一家之力难以完成。由此,贾令村及其周边村落出现了一些殡葬服务团体,俗称“白事一条龙”,从人去世到出殡安葬,再到周年祭奠,都有承办服务。原先是由村中的光棍、寡妇来负责承办,现如今,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社会上一些人也相中了这块“肥肉”。他们熟悉丧礼举办的各项流程,是专业的承办者;同时,他们也可以满足家属的特殊要求,如为死者化妆、准备死者所要携带的东西、哭丧、烧纸扎等。

第二,丧礼服务的商业化。殡葬服务团体的根本目的就是谋取丰厚的经济利益。据笔者调查,村里普通人家的丧礼前前后后一般要花费两三万,家境稍好一点的则能花到十几万不等。这些费用包括租用葬具、购买棺木、承办酒席、烧纸扎等,有的还会邀请戏曲歌舞表演团体。

第三,丧礼的炫耀化。现如今,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丧礼成为个体炫耀自身实力的舞台。据笔者调查走访,曾经有一户人家子女在外做官,母亲去世后,曾請国家一级演员前来表演;有的人家曾动用一百多辆奥迪车出殡,声势浩大;有的人家一副棺木就价值两三万等。这种炫富现象在近十年间才有所减少。

3贾令村丧葬礼仪的经济民俗学考察

钟敬文先生的“经济民俗文化学”概念,着眼于中、下层社会的生产、经营、分配、消费等活动所表现的习俗研究。何学威先生也对经济民俗学的研究内容作了更详细的表述,他认为,经济民俗学“是研究人民经济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因素;研究这些因索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一般规律及其应用”。

田兆元先生认为:“经济民俗学有两个明确的研究对象:一是揭示经济活动中的民俗行为及其规律,即研究经济民俗;二是研究民俗经济的发展及其规律,即研究民俗经济。”他认为经济民俗学应当超越一般的经济需求的视角,在民俗视域中加以考察,寻找对经济有利的因素。因为民俗心理和消费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关系,很多时候是由于历史、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所形成的不自觉消费,甚至可以说是无意识的。此外,这种消费还和特定的民俗物件息息相关,人们对一些民俗物件的喜爱就能推动一个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