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辽代贵族丧葬制度研究
【摘要】在辽代发展的过程中,契丹与汉人的交往逐渐增多,促使辽代的政治体制建设逐渐的向着二元化发展。丧葬制度是我国古代传统礼俗文化的组成部分,辽代时期,所具备的丧葬制度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尤其是贵族的丧葬制度,更是充分的体现了地域特征以及契丹的民族特点。在本文中,研究了辽代帝后及贵族的丧葬礼俗,从中窥探辽代贵族的丧葬制度。
【关键词】辽代;贵族;丧葬制度
顾名思义,丧葬制度组成部分包含“丧”和“葬”,“丧”是指丧葬礼俗,“葬”是指墓葬制度,二者的集合体形成丧葬制度。辽代为少数民族政权,建立者为契丹民族,与北宋并立。在辽代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居自身民族特色的丧葬制度,随着学者们研究的深入,辽代的丧葬制度逐渐的被复原出来,成为我国古代传统礼俗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辽代帝后丧葬制度
1、帝王陵寝制度
辽代从建立到灭亡,共有九任皇帝,除了第四任与末任皇帝的陵寝建制不全外,剩余七任皇帝的陵寝建制都是比较规整的,且各自独立。我国封建社会中,君权至上,朝代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由皇帝的生死来决定,帝王时候,陵寝建筑与制度作为其“万年寿域”,更是受到与君王同等的重视,选择陵寝地址时,必须要十分谨慎,与自然相适应,并对地址处的风水、地理、政治等相关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辽代历任皇帝的陵寝地址来看,在选址时,充分的体现出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祭山之仪。辽代帝王尚左,以东为尊,受到此种观念的影响,辽代帝陵的朝向也以东向为主,不过从众多的考古资料来看,帝王陵寝的朝向实际上为东南向。辽代帝陵的陵区分布在五处,除了太祖耶律阿保机独自葬在祖陵外,剩余陵区中,均葬有多个皇帝,比如太宗与穆宗都葬在怀陵。“事死如生”是一种丧葬观念,该概念最为突出的体现即为厚葬,尽管并未正式的发掘辽祖陵,但从其附近墓区的陪葬墓中的面积、墓穴中的陪葬品可以发现,辽代帝王死后也崇尚厚葬。
2、帝后丧葬礼俗
我国古代的丧葬礼俗等级制度非常明显。辽代帝后死亡后,覆面多选择为金属质面具,发展至辽晚期时,覆面面具上出现了金光,而金光则是佛教影响的结果。古代时期,人死后丧葬时需要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古代采用的防腐手段比较多,辽代在对帝后尸体进行防腐处理时,采用香料、盐、白矾等物质,形成干尸,便于长时间的保存。皇帝驾崩为国丧,举国上下都需要奔丧与告哀,子女知道皇帝驾崩后,为了表示哀思,会嚎啕大哭,如子女分布在各个地方,需要奔赴到帝都所在地,回到皇宫奔丧。辽代皇帝驾崩入殓前,在位皇帝需要穿戴丧服,到尸体前哭丧,当夜入殓后停殡待葬。辽代帝后下葬后,子女会守孝,守孝的年限在古籍中有明确的规定,死者为父母时,儿子及尚未出嫁的女儿守孝时间为三年。
二、辽代贵族丧葬制度
1、辽代贵族墓葬制度
契丹民族为建立辽代政权的民族,建国之初,辽代皇帝的民族意识十分清晰,尽管辽代丧葬制度中的多种元素都能够体现出中原文化,但坚守民族传统的观念十分强烈。从辽代早期贵族的墓葬中既可以看出,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竞争就已经开始,此时期,棺床小帐为主要的葬具,比如宝山辽墓、耶律羽之墓、驸马墓等,不过耶律羽之墓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在主室与东部中,琉璃尸床砌有两座。金银器为贵族墓葬时主要的随葬品,此外还包含玛瑙璎珞、串珠等,而这也可以进一步的体现出厚葬的丧葬理念。吐尔基山墓、耶律羽之墓、法库叶茂台M7墓为早期发现璎珞的主要墓群,至辽代中期,璎珞最为贵族随葬品逐渐的盛行,贵族墓葬随葬品中之所以出现璎珞,主要是受到西域民族服饰传统和佛教盛行的影响。
2、辽代贵族丧葬礼俗
与辽代帝后的丧葬礼俗相比,贵族丧葬礼俗要相对容易。判断病人为真死或昏死时,采用“属纩”的习俗,即将棉絮放置在病人的口鼻处,如棉絮未出现动摇,判断病人已经死亡,不过在辽代贵族死亡时,并未采用此种习俗。病人死后,将米贝、珠玉放置在死者口中,称之为“饭含”,意为死者死后与生前一样,可享受饮食之乐,辽代贵族死亡时,均采用“饭含”的习俗,通常是将铜钱放置在死者口中。贵族死后,存在“权厝”的习俗,死者去世后,入殓后并非立即下葬,而是需要停柩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则进行目的选址、营建等工作,完成后选择吉时入葬。辽代大臣去世后,需要遣使治丧,皇帝派遣一位能力较强的官员,前往死者家中对各项丧葬事宜进行处理和督办。古代社会中,有些贵族去世后,可辍朝致哀,比如唐代时,官员品级为三品时,去世后即可享受罢朝一日,辽代时,同样也存在这一礼俗,依据死者的身份,皇帝确定罢朝一日至七日的时间,秦晋国王耶律隆庆去世后,皇帝辍朝七日,耶律宗云、耶律休哥等去世后,皇帝辍朝五日等。除了上述丧葬礼俗外,辽代贵族丧葬礼俗还包含鼓吹助丧、“丁忧”、“夺情起复”等。
三、结论
辽代为我国古代社会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民族政权,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丧葬制度既承袭了前朝的部分丧葬礼俗,也融入了汉族丧葬文化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