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羌彝丧葬经咒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在羌彝丧葬经咒中,“羌中有彝,彝中有羌”,不仅羌族的《离别》《接母舅》《讲苦情》《唤鸡》与彝族的《死亡》《接后家母舅》《诉苦经》《家鸡来源经》具有相同性,而且羌族的《招魂》《送眼瞳》《送魂》与彝族的《招魂经》《指路经》《诵魂经》亦有着相同的内容,共同反映出羌彝相同的灵魂不死观、朴素而乐观的生死观和追求完美的世界观。羌彝丧葬经咒内容的诸多相同性及其所体现出的共同特征,充分印证了羌彝两族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
羌族和彝族是藏彝走廊上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两个民族,羌族自称“尔玛”、“日麦”、“尔咩”、“玛”等,意为“本地人”。彝族自称“诺苏”、“纳苏”、“尼苏”等。羌彝两族有着一定的渊源与遗留,如祖先同源,服饰图纹和符号相似,还有语言、姓氏、婚姻、丧葬、习俗等方面相近或相同。羌彝两族的语言均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均有宗教神职人员,至今都保留原生性宗教信仰,盛行万物有灵,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和族源关系。正如方国瑜先生所言:“这些古羌人生活上的特征,与彝族比较,大概相同,这不能说是偶然,而是彝羌有一定的历史渊源。”[1]15蔡华教授在《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中指出:“古羌人与彝族在文化上一脉相承,彝族源于氐羌。”[2]4贾银忠教授指出:“从古夷族群的历史渊源着手,阐明在史前时期曾经存在过庞大的古夷系统和古夷族群。古代无论是‘六夷、七羌、九氐’还是其他部落他们都是从古夷族群中发展分支的,他们之间存在复杂的渊源关系。”[3]羌彝两族不仅在以上方面存在渊源,而且在羌彝经咒方面亦有渊源。
一、羌彝丧葬经咒基本情况简析与比较
羌族有语言,而无文字,所以释比经咒单靠口头相传,经过释比世代口头传承的经咒被称为“释比经典”。彝族既有语言,又有文字,而始终处于彝族民间自生自衍的彝文,难免因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导致失传,其毕摩经咒只能靠口头传承。如彝语六大方言区的中、西部区,毕摩经咒即因彝文失传而全凭世代口传心授得以传承下来,与彝文经咒共同构成了“毕摩经典”。
羌彝两族在宗教方面具有相同的信仰与崇拜,且两者都属于原生性宗教,毕摩和释比共同担任着沟通神、人、鬼之间的使者。毕摩和释比都能唱诵经咒驱鬼除邪治病,还能踩烧红的铁锅,舌舔烧红的铧头,喝滚开的清油喷火,用火炭洗脸,还能从滚烫的油锅中捞石子。毕摩的法器主要有法帽、法铃、法扇、经书、神图、签筒、法网、鹰爪、野猪牙项圈以及仪式上临时做的神枝、鬼板、泥偶、草偶等。释比的法器有猴皮帽、竹帽、羊皮鼓、神棍、师刀、猴头、铜鼓、金牌、兽牙骨卦、羊角卦等。毕摩和释比的法器都有特定的名称,都具有神力。他们行仪式时,都要念诵经咒,经咒是仪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
羌彝两族原生性宗教为多神崇拜,认为万物有灵。在彝族毕摩经咒和羌族释比经咒中,目前两者还存在着很多相同或相近的经咒。比如,在羌彝敬神经咒中,羌族释比唱诵的《敬师祖师爷神》、《敬日月星辰》、《请山神》与彝族毕摩吟诵的《找毕摩祖师》、《请日月星神》、《请山神》等经咒内容相近,如释比唱诵《敬师祖师爷神》经咒曰:“请来凡间释比祖师爷,唱诵了一段祖师威名,祖族伯若有威名,祖祖韩金有威名。”毕摩念诵《找毕摩祖师》经咒曰:“仪式行何场,将诵哪本经,寻找祖师场,吟诵找祖经,毕摩祖师爷。”从中可知,释比和毕摩行仪式时,都要敬请祖师爷,即请祖先神前来助法护法,给以神力,降妖除魔,帮助其顺利完成各种仪式,祈求万事如意,一切平安。敬神经咒中,共同反映了羌彝先民祖先崇拜、祖灵信仰、自然崇拜的宗教观念。
以往,学术界对羌彝两族的宗教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而对经咒则付诸阙如,由于种种因素,对经咒的调查难度大,将羌族释比经咒与彝族毕摩经咒相结合研究者少。对羌彝经咒的比较研究无疑将会为羌彝两族文化比较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口,也将有利于理解羌彝两族的渊源关系,有利于深入理解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和意义,有利于深入认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文化构成。
羌族丧葬仪式中,释比唱诵经咒安抚亡者,劝慰死者家属,超度亡灵。亡者因为家为儿女劳累,又遇邪染病在身,孝顺的子女们请释比来许愿,请锡拉来占卜,请医生来医治,百般救治,无济于事,无可奈何泪涕流,只有以隆重肃穆的葬礼,送别亡者,让亡者灵魂安心离去。释比敲鼓诵经,将亡者送归天界。《生死由命》是羌族传统的丧葬经咒,该经表达了对逝世老人的怀念之情,反映了羌民“生死由命”的生死观,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观念和送葬习俗。《讲苦情》反映了亲人对死者的缅怀之情,反映了羌民对丧葬的重视,表现了羌族人的丧葬习俗。《接母舅》经咒唱述“有了娘亲就有舅,人烟繁殖莫忘舅,房子牢固靠地基,人之发展靠舅亲”,认为尊重舅亲才是人之发展的重要基础。《喊魂》经咒唱述亡者生前劳累辛苦,四处奔波,阴魂外散,释比敲鼓驱走鬼邪,将亡魂喊回,让死者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