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海上丝绸.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与航线

摘要: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物质与文化相互传播、接纳与融合的产物。它不仅是古代世界经济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东西方人类文明交流传播之路。重新审视历史、探寻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秘密,正确评价其历史价值,对我们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友谊、合作与共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先后开辟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1.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南北沿海航线。2.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3.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合浦航线。

关键词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1、经济的发展,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政治上安定,经济上实行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秦朝的生产发展和科技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实行残暴的统治,秦朝只存在了短短十四年。针对秦朝的弊政,汉初统治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将农桑视为一切之本,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伴随着汉代农业的飞速发展,汉代的纺织业也得到了显著发展,官营、私营纺织业这时皆已颇具规模。在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出现了商业的勃兴。汉王朝稳定的社会环境、发达的水陆交通,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更加便捷、迅速地交流,为地区性、全国性商品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 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保障

首先,中国在燧人氏时代就已经开始木筏时代,战国时期,以橹桨驱动的楼船为代表,中国战船的性能已逐步赶上和超过了当时的地中海国家;两汉时期引入风力作为船的驱动力,当时的帆船已有桨、橹、锚、舵、帆、水密隔壁等设施,可以在海上远航[1]。其次,中国很早就以风作动力,用帆助航;东汉时,利用季风航海已有文字记载,把每年梅雨后出现的东南季风称为“舶风〃。唐、宋以后,利用季风航海十分广泛。另外,在独木舟时代,航海者们就已经懂得观察日月星斗来确定方向对;此后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并将其用于航海。指南针带来的新航线更加快捷方便,贸易成本大大降低,地球突然之间被缩小了。

依靠先进的航海技术,自汉武帝时代起,中国商人就在南中国海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些帆船从广州或北海出发,最远到达罗马帝国区域,主要运送丝绸、珠宝、香料、矿物等大宗货品。从技术上来说,明朝初期郑和耀武扬威的航海工

程集中了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最高成就,包括罗盘、计程法、测深器、牵星板、针路和海图等。

3、 古罗马人积极探索海上贸易之路,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海上丝绸之路既是中国本身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东西方需求加强联系的产物。我国丝绸传入古罗马以后,迅速受到了古罗马人的喜爱,古罗马对中国丝绸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但古罗马与东方的陆上贸易一直存在障碍。在不能打通陆上丝绸之路的情况下,古罗马只能寻求开辟从海上进行丝绸贸易的通道。到公元前1世纪时,古罗马征服了地中海地区并发现了利用季风进行航海的规律。古罗马人对海上贸易之路的积极探索,有力地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刘佐泉在《海上丝路始发港及其文化意蕴》一书中写道:〃罗马商人从埃及的江海古港迈奥霍穆扬帆出海,每年发船百余艘,远航印度洋,东抵印度的马拉巴海岸和兰岛(斯里兰卡),在印度港口,中国、印度、波斯和罗马的商人们交易货物。中国人主要以丝帛为大宗商品,换取香药、象牙、珠宝、犀角之类的货物;罗马商人则将丝绸之物运往红海港口,再用驼队驮运到尼罗河,然后溯河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亚历山大港是地中海的转运中心,从这里又运往罗马帝国的安都城(今土耳其的安塔墓亚),再和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西端联结了起来。〃

文献记载一、国内

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南海、印度洋上的航路第一个较完整的记录见于《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郡比景,今越南顺化灵江口)、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县)航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苏门答腊);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甸勃固附近);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步行可十余日,有夫廿都卢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自夫廿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今印度马德拉斯附近);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

文档评论(0)

ld15940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