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docxVIP

血管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管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单位:***

姓名:***

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申报专业

技术职务:***

202*年**月**日

血管外科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临床资料

患者,男,51岁。因躯干、双上肢皮疹3年余就诊。患者3年前于胸前出现数个甲盖大红斑,无明显瘙痒,逐渐增多,累及前胸、后背,并逐渐蔓延至双上肢伸侧。皮损每于饮酒、洗热水澡及剧烈摩擦时加重,表现为肿胀、发红,伴有轻微瘙痒感,约数十分钟后逐渐减淡。患者曾多次就诊,考虑为“毛细血管扩张”“过敏性皮炎”等疾病予以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遂至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无肝炎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前胸、后背及双上肢伸侧多发黄豆至甲盖大红斑,边界不清,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可退色,无明显鳞屑,Darier征阳性(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凝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突变平,基底层色素增加伴灶性空泡变性,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略扩张,周围稀疏单一核细胞浸润。甲苯胺蓝染色:真皮内细血管周围散在染色阳性细胞(每高倍视野5~20个)(图2、3)。

诊断: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

讨论

肥大细胞是一种来源于骨髓的造血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性质、介质释放谱和细胞表面抗原。肥大细胞增生病是一组谱性的肿瘤性疾病,其症状主要由肥大细胞释放的生物学介质和肥大细胞在各个器官的浸润引起。若肥大细胞浸润仅累及皮肤,称为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病,临床包括四种亚型:色素性荨麻疹、肥大细胞瘤、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及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telangiectasiamaculariseruptivaperstans,TMEP)。TMEP是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中较为罕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不足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的1%[1]。患者多为成人,特别是肥胖的中年妇女,也有发生于儿童的报道。本病皮损多见于躯干及四肢,特别是胸部,为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的淡褐色斑疹,一般不伴瘙痒,皮损在受到刺激如饮酒、摩擦后可突发肿胀并呈鲜红色。由于本型肥大细胞浸润一般较稀疏,故此症状有时并不明显,Darier征亦大部分表现为阴性。虽然有报道显示TMEP可以合并系统症状,但目前仍然把本病视为单纯的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2]。TMEP在病理上表现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散在稀疏的肥大细胞浸润。但由于肥大细胞数量较少,且由于其脱颗粒,胞质中异染的颗粒很不明显,所以明确诊断需做特殊染色,使用Giemsa或甲苯胺蓝染色示每高倍视野肥大细胞数量大于5~10个即可诊断。正常肥大细胞表面可表达c-kit,c-kit是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并且是肥大细胞生长因子的受体,其能够促进肥大细胞的分化、成熟、黏连、趋化和存活。在成人及儿童肥大细胞增生症中可见到c-kit基因的突变(尤其是D816V突变)[3],免疫组化研究显示,无论在正常或异常的肥大细胞表面,c-kit都呈强阳性表达,Lee等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两例TMEP患者,发现c-kit阳性能够更加确切的诊断TMEP[4]。Vano-Galvan等[5]研究了127例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的皮肤镜表现,发现4种特异性模式:橙黄色点、色素网、网状血管及淡棕色点,其中7例TMEP患者中都可以见到网状血管模式,提示皮肤镜对TMEP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本病目前尚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应避免触发因素,对症状轻微且排除系统损害者可不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及抗炎性介质发挥作用。临床报道可使用色甘酸钠、酮替芬、组胺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干扰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治疗[6]。使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外观上的改善[7],Sotiriou等使用PUVA治疗一例TMEP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随访半年无复发[8]。但因为发病率较低,本病的治疗经验都来源于个案报道,尚缺乏大样本的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略。

文档评论(0)

duom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