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我爱这土地-优秀奖.docxVIP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我爱这土地-优秀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3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一、导入

土地是一种古老的信念,一缕浪漫的感情,一句象征的诺言,一股写实的意志。这万物生灵的根基上,曾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曾烙下了多深荡气回肠的眷恋情怀。有谁不热爱这生我养我的肥沃土地有谁不依恋这教我护我的祖国母亲让我们和诗人艾青一起深情吟唱《我爱这土地》,一同感受诗人心中汹涌奔流的爱国激情。板书课题

二、认识作者

作者链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的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四、初读感知

“诵读是理解诗歌的敲门砖”。首先,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的第一环节:初读感知(屏显:整首诗)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生朗读,指生评价

3、教师范读

请大家再把语速放慢一些,饱含深情的给大家朗读一遍。

五、品读悟情

早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就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四个月内,黑、吉、辽三省全部沦陷!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的轰然炮响,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了妄图灭我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他们所到之处疯狂肆虐,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那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屈辱史,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给我们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民族之痛。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图片。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致使30多万同胞惨遭杀害。南京这一座六朝古都,成了一个血腥的人间地狱。看着这样一组照片,此时此刻,你的感想如何那如果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你会怎么做我想听听男同学的心声。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诗歌,先自主思考,如果有疑难就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请说说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意象是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的具体形象

明确:意象

暴风雨打击的土地-----遭受侵略蹂躏的祖国

汹涌着悲愤的河流-----郁结在人们心中的悲愤(强烈愤怒的中国人)

无止息的激怒的风-----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温柔黎明-----对光明的向往和希望

生死眷恋土地的鸟----对祖国挚爱的诗人

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

河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风——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2、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明确:这只鸟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寄寓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3、谈谈第二节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主题升华,感情深化,呼应标题。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练和升华,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对祖国爱的深切。

六,仿写诗歌

师:诗人曾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他说,“我的悲哀比别人的深些,因而我的声音更凄切”。下面我们想请一名同学用凄切的声音,朗诵全诗。

师:让我们的灵魂再次受到震撼,抗日战争,最终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正所谓: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