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常德市一中的东南角,有两棵树,一棵是银杏树,另一棵也是银杏树。
这两棵树,一雌一雄,分立南北,叶,相触在云里,根,紧握在地下。
银杏树又名“公孙树”,意为银杏树生长缓慢,其寿命却很长,“公公种树,孙子得果”。
这两棵“夫妻树”,在这高楼林立的角落,不离不弃,从明荣王府的繁荣中走来,相守相依了500年,分别被官方誉为常德市的第一号树和第二号树!
暖暖冬日映照下,金黄叶儿飘飘洒洒,飒飒作响,呢喃有声,这里又成了无数市民打卡圣地,抱抱银杏树,沾点福气,俯拾银杏果,讨点灵气,捡捡银杏叶,来点浪漫气……一下子,也便热闹起来了!
这两棵银杏树犹然常德市一中的镇校之宝,一百多年来,他们也牵动着全球各地无数校友的心。
这十多年来,我也不知陪同多少人来这银杏树下,诉说着这两棵银杏树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五百年来,口耳相传,不立文字,虚实相生,不可尽信,但也不可不信,笔者信笔而来,妄语不妄,真言不真,听取随意!
相传,1498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穿戴整齐的明荣王爷,斋戒三日后,虔诚地栽下了这一雌一雄两棵珍奇小树苗,或许在渴盼明王朝的江山屹立不倒,或许在期待尘世间的所有阴阳琴瑟和鸣,或许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感寄托……故事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1644年,清军入关,大明崇祯皇帝自缢在一棵歪脖子槐树上,正式宣告了一个朝代的结束。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偏安一隅的明朝荣王府,灭顶之灾随即到来,妃嫔媵嫱,丫鬟小姐,有被迫售卖玛瑙珍珠为生者,现常德市财政局墙外的“玛瑙巷”由此而得名。
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是哪位“弃暗投明”的清朝官员,为了向新主表达耿耿忠心,看不惯这耀眼的前朝余孽,于是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怒火狂飙突进来了,大明王府顿成一片火海,瓦砾成堆,废墟满地,银杏树也被烧成焦炭。
一切都化成灰,化为云烟了,明朝的呜咽声也已远去……
第二年春天,奇迹还是发生了,这烧成焦炭的银杏树又发出了新芽,清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银杏树又活了,成了不死之树,人们奔走呼告!
也有说,王府失火,大火蔓延,但到了银杏树边缘,灰烬火熄,树却安然无恙。神奇就是神奇,谁也无法破解!
这次劫难后的银杏树,葳蕤自生光,不悲不喜,躲着一场场清风民雨。
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10月的常德保卫战打得很惨烈。
著名鸳鸯蝴蝶派民国作家张恨水,也曾被抗日将士的英勇事迹感动,让他那柔情似水的笔喷出万丈烈焰,绘成一本《虎贲万岁》的长篇战争小说,为常德抗战的勇士们树碑立传,激励了抗战的斗志!
时间流逝到2010年,电影《喋血孤城》一上映,常德大血战又再一次惊艳中国甚至全球,让常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扬名海内外。
常德保卫战的故事,不是这一本书、一部电影能说完的。
据传,常德保卫战期间,日军飞机狂轰乱炸,就在这醒目的银杏树边,扔下了一颗炸弹,奇迹又再次出现了。这颗炸弹遇到了银杏树,左等右等就是不冒烟,不爆炸,成了一颗闷声不响的哑弹!
后来,学校师生发现了这颗哑弹,有不怕死的物理老师,小心翼翼地拆开了这颗哑弹,好钢用在刀刃上,这质量一流的弹壳,一下子便成了挂在校门口的大钟,从40年代敲到90年代,成了常德市一中校友五十年的共同记忆。
图片
常德市一中百年校庆时,1963届校友感怀于这课间大钟,集资在校史馆前按原样修复了跨越五十年岁月的钟楼。
百年校庆时,这大钟被敲响100下,洪钟大吕,声撼常德城。
这些年来,我接待各地各时校友,他们每每走到这弹壳钟楼前,不由不以之兴怀,给我讲这弹壳钟楼的故事,甚至给我绘声绘色地描绘起敲钟老人的形貌。
炸弹炸不死的银杏树,遇到“文革”,偏偏又引来了不信神不信邪的红卫兵!
这红卫兵同志,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爬上了树枝间,想先斫其枝叶,再彻底铲除这封建王朝的两棵大毒树。没想到,树枝是砍断了,自己也随着树枝飘降下来,竟然从此无法重生!
也有这样说法:这些红卫兵们原想砍掉这两棵百年老树做砧板,又怕树大压死人,便先剪其树枝,导致悲剧发生,从此以后,撼山易,撼银杏树难!
图片
1995年,校友廖汉生刚卸下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职务,专程回母校省亲,陪同的有中央、省、市领导。他进校园后,寻寻觅觅,喃喃自语:我们当年那两棵白果树呢?我们当年还在地下捡拾过白果,煮着吃的。
陪同的人员忙指着围墙外财政局的两棵树说,那两棵树在那边啊。
廖委员长不满地说了一句:这两棵树明明是常德市一中的,怎么成财政局的了?
图片
原来,“文革”时期,国家倡导学工学农,白专道路行不通,上层相中了常德市一中南边一块地,强行修建了汽车修理厂。“文革”结束后,这地方划归为常德市财政局。八九十年代,新一代学校领导想重新夺回这块宝贝土地,依托校友,多方奔走,官司打到最顶层,一中又给圈了北边更大一块地,才算了结。
廖委员长一句话,谁敢再不识趣?这两棵银杏树终于又重新回到了母校的怀抱,围墙挖了个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