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文化形态下的女诗人形象——以班婕妤和萧观音为例.docVIP

不同民族文化形态下的女诗人形象——以班婕妤和萧观音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民族文化形态下的女诗人形象——以班婕妤和萧观音为例

班婕妤和萧观音是汉族和契丹族文化形态下成长起来的杰出女诗人,一位帝妃,一位帝后,同样享有尊贵的地位。她们处于宫廷之中,用诗词作品来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映特殊境遇中的心理体验,展现宫廷女子别样的生活状态。她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却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诗歌题材也颇为相近。但是由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使得她们的诗词作品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同中有异,从而形成了她们不同的文学风格与处世方式。

一、贵而不显的巾帼才情

汉代的班婕妤和辽朝萧观音有着相近的生活经历与德操品行。她们出自名门,拥有十分显赫的家世,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班婕妤的父亲班况官至左曹越骑校尉,她是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汉书·外戚传》云:“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婕妤,居增成舍,再就馆,有男,数月失之。”[1](P996)班婕妤少有才学,工于诗书,汉成帝初年被选入皇室。曾生一子,但是不幸夭折。她最初为少使,后封为婕妤,享有尊贵的地位。“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1](P981)萧观音是辽圣宗钦哀皇后之弟枢密使萧惠的女儿,《辽史》载:“后萧氏,小字观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擅琵琶。”[2](P1205)清宁初(1055),被立为懿德皇后。

班婕妤和萧观音备受帝王的宠爱,却从不恃宠而骄,处处约束自己,善于规谏君王。在赵飞燕未入后宫之前,班婕妤时常陪伴在汉成帝的身边,她姿容冠绝,颇通史事,常常引经据典,来消除皇帝内心的阴霾。有一次,汉成帝提出要与她同辇而游,她果断拒绝道:“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1](P996)古代圣君出游的时候,伴随左右的是贤臣,而亡国之君则由嬖女姬妾陪伴左右。班婕妤的这一行为,不仅赢得了皇帝的赞赏,而且太后更是盛赞她可与樊姬相比。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3](P65)楚庄王好打猎,而樊姬为了劝阻他以国事为重,以身作则,自己不吃禽兽肉,以谏楚庄王狩猎之好。楚庄王为此深受感动,最后成就了一代霸业。萧观音“常慕唐徐贤妃行事”,[4](P2)因此对国家大事尤为关注,每当与道宗相处时,向皇帝阐述自己的观点。契丹是马背上的民族,王室贵族马上得江山,虽然接受汉文化的影响,但是他们仍然保存本民族尚武勇、重骑射的民族特点,辽道宗“擅圣藻而尤长弓马,往往以国服先驱,所乘马号飞电,瞬息万里,常驰入深林遂谷,扈从之不得”。[4](P2)萧观音对此十分担忧,她在那一年写下《谏猎疏》:“妾闻穆王远驾,周德用衰;太康佚豫,夏社几屋,此游畋之往戒,帝王炎龟鉴也。顷见驾幸秋山,不闲六御,特以单骑从禽,深入不测,此虽威神所届,万灵自为拥护;倘有绝群之兽,果如东方所言,则沟中之豖,必败简子之驾矣!妾虽愚窃为社稷忧之。惟陛下尊老氏驰骋之戒,用汉文吉行之旨,不以其言为牝鸡之晨而纳之。”[4](P2)通过穆王因耽于畋猎而误国,导致世风日下、国将不稳的典故,借古讽今,言语之间处处以道宗的自身安危着想,希望君主不要以身试险,应该吸收汉文化的吉行之旨,出行处事有所芥蒂,更希望道宗以国事为重,言辞恳切,有的放失,极具感染力。

班婕妤和萧观音在同样的诗词题材中,却显出别样的风格特色。班婕妤重在从妇德的角度出发,引经据典侧重于女子祸乱朝纲的一面,夏桀宠爱妹喜,商纣王宠爱妲己,周幽王独宠褒姒,从而导致亡国。她从传统的角度出发,没有突破封建礼教女子“红颜祸水”、“男尊女卑”观念的束缚。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根据阳尊阴卑的理论,明确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命题,从此,礼教对于妇女的束缚更为严重。班婕妤出身名门,除了笔墨诗书方面的教育以外,必然接受妇道规范的教育。《汉书》载:“婕妤诵《诗》及《窈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1](P996)她如此谨言慎行,丝毫不敢僭越礼法,是因为担心大臣说她恃宠而骄,祸乱朝纲,进而为家族蒙羞。受汉族文化与北方皇族后宫女性的影响,萧观音的言行则像一名臣子,从道宗安危和国体存亡角度出发,运用西周穆王在掌权末期肆意远游,导致国政旁落、江河日下、最终误国的典故劝诫君王。另一则是夏启的儿子太康十分喜欢游玩和打猎,于是给了后羿趁机而入的机会,攻下了夏都安邑,并且在洛水之北安营扎寨,使他进退两难,客死异乡。萧观音选取典故生动贴切,眼光独到,从如此相似的经历中可以体察出二人性格方面的差异。萧观音生长于草原游牧民族,朔漠草原文化铸就了她奔放不羁的性格,虽然受汉文化的熏陶浸染,但是没有汉族女性男尊女卑与夫权观念的束缚,她对于家族与部落的兴衰,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清宁二年八月,萧后随道宗至秋山打猎,至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