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与魂和灵与肉的再现:《大辽诗后》.docVIP

根与魂和灵与肉的再现:《大辽诗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根与魂和灵与肉的再现:《大辽诗后》

内容提要:长篇小说《大辽诗后》书写了辽代末期一位工诗词、善音律、国色天香、才貌冠绝,充满济世情怀与报国理想,被百姓惊为天女的懿德皇后萧观音的传奇人生与悲剧命运。该书以契丹族女诗人萧观音的诗词贯穿始终,全景式地反映了契丹民族的生存观念和文化习俗、草原文化与儒家文化的激烈冲突、大辽二百年辉煌及一朝毁灭的历史教训。围绕一位风华绝代女诗人的爱恨情仇,剥离出一个王朝兴衰沉沦的黑色脉叹。

萧观音出生在辽代懿州(今阜蒙县塔营子镇),是辽代传世作品最多、被写入中国文学史的唯一一位契丹族诗人。但这样一位风华绝代的尊贵皇后,死后却遭受裸尸大辱。这一千古奇冤皆因皇太子长大监国,奸党集团无法再贪腐专权,为除掉太子必先除其母。而这离奇的宫闱通奸案致使懿德皇后和太子枉死,更由此埋下了亡国的祸根。这实乃中国的哈姆雷特,真正的大辽悲歌!

读完《大辽诗后》这部长篇历史人物小说,我为只生活了三十六个春秋,却饱尝了人世间的荣辱哀乐,直至含冤屈死的大辽皇后萧观音而惋惜乃至痛感不平。作者以其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天然的心灵感应,细腻的写作笔法,一方面展现了萧观音的美貌,舒适安逸的生活,优越光彩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其抑郁苦闷,劝君归心又无力回天,最后惨遭诬陷蒙蔽淫丑的悲惨境地。

萧观音生于辽兴宗重熙九年(1040)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出生地为辽代懿州。懿州是辽圣宗第三女儿槊古公主的私城。萧观音出生在显赫的契丹世家贵族家庭。根据《萧德温墓志铭》记载:“一门生于三后,四世出于十王。”又据《萧德恭墓志铭》记载:“代有男十为列国之王;世有女三作中宫之后。”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考证分析,实际上终于辽代之世,萧和家族共出皇后6人(含追封1人)、皇妃3人(含皇后降为妃1人)、王妃6人、夫人13,娶公主为妻12人。萧和家族男性拜驸马都尉12人、封王者(国王、郡王,含追封)19人(追封6人)、国舅详稳6人、北府宰相8人、枢密使(北、南院)8人、五京留守5人、节度使6人,负责军事方面包括统军使、统军都监、将军、招讨使等16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显赫的外戚世家1张志勇、齐伟:《萧和家族在辽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第26~31页.。其祖父萧和,是辽太祖淳钦皇后弟萧阿古只四世孙,其父为萧孝惠,是一位卓有见识的契丹政治家,曾在圣宗、兴宗两朝任北府宰相、北院枢密使,追封为楚国王。母为辽圣宗三女儿槊古,是一位“姿质秀丽,礼法自将”的贤淑闺阁。她从小受家庭文化教育氛围的熏陶。因此,《辽史》说她:“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她姿容貌美,性情娴静,品行端庄,喜好读书,而且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善作诗词,擅长音乐。可见她是一位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契丹女才子。萧观音4岁时,被兴宗选入宫中,先充芳仪,继进昭仪,陪伴在太子耶律洪基身边。重熙二十二年(1053),14岁的萧观音被选为燕赵王(耶律洪基)的王妃。道宗清宁初,16岁的萧观音被立为懿德皇后。

作者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对家乡热爱的乡土情怀,经过多年潜心研读,加上多方实地考察求证,终于完成了这部具有民族特色、地域历史与文化特点的作品。

《大辽诗后》这部作品具有以下四个特色。

第一,历史是根。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紧紧围绕辽王朝的历史而展开,尤其是辽道宗继位以后到天祚帝这段历史。辽王朝进入后期,开始由盛而衰。

紧紧围绕着萧和家族的历史。萧观音就出生在这个家族,这个家族的兴衰,也深刻影响了整个辽王朝的兴衰。紧紧围绕着皇族和后主两大集团势力的此消彼长而展开。从辽朝的国家政治体制和政权体制来看,辽朝的国家政权基本上掌握在皇族(耶律氏)与后族(萧氏)手中。“辽之秉国钧,握兵柄,节制诸部帐,非宗室外戚不使。”而在契丹民族中,耶律为皇族(亦称王族),萧氏则为后族。贱他姓,贵耶律、萧氏二姓,“辽之共国任事,耶律、萧二族而已”。皇族与后族并驾齐驱,两大集团既互相依存,又相互排斥、相互斗争。《辽史·外戚表》记载:“辽史耶律、萧氏十居八九,宗室、外戚,势分力敌,相为唇齿,以翰邦家,是或一道。”文中讲到“势分力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辽朝后族势力有多强大。后族萧氏与皇族耶律氏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为唇齿”,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因此“以翰邦家,是或一道”,是支撑辽王朝这个大厦的两根重要支柱。所以,外戚萧氏的兴衰,关系到辽王朝的兴衰。作者还向读者展示了辽代政治(因俗而治,一国两制)、经济(渔猎与畜牧业)、文化(辽代文化)、社会习俗等历史风貌,并且深刻揭示了辽朝衰败与亡国的原因之一——“辽亡以佛”。《大辽诗后》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辽朝历史的尊重。

第二,文化是魂。萧观音出生在懿州,懿州文化环境很好,其家庭又是汉化很深的契丹世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