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选修4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探讨历史的“变”与“不变”
目标要求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了解并掌握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概括其一生中几次重要的选择和转变。
◎感受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概括孙中山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
二、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孙中山的史料,形成你对孙中山的初步印象。
2.结合课本,完成孙中山生平的大事年表。(见下)
3.关于孙中山,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三、教学过程
(一)生平篇
孙中山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
主要事迹
时间
主要事迹
1866.11.12
1913
1887—1892
1915
1894.6
1917
1894.11
1920
1905.8
——
——
1905—1911
1923
1912.1—3月
1924.1
1912.3
1924.11
1912.9
1925.3.12
探究1:结合大事年表和以下材料,寻找孙中山一生中的转变。
材料一“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材料二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三“革命为惟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四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
材料五发表此项宣言,就是表明以后革命,与从前不同。……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对外的责任,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
探究2:探讨孙中山几次转变的原因
1.结合当时中国时代背景和孙中山的早年生活经历指出其转变的原因?
2.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成孙中山先生思想认识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1918年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时的感叹
材料二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
3.你能概括孙中山这几次重要转变的共同原因吗?
(二)精神篇
探究3:感受孙中山一生不变的精神
1.根据以下材料,概括指出孙中山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一“振兴中华”,“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材料二“天下为公”,“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人民所做不到的,我们要替他们去做;人民没有权利的,我们要替他们去争”。
材料三“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材料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