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

南唐大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主人公韩熙载,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著名大儒,历任多官。他诰令典雅,有元和之风,常以高度政治敏感构划国家战略思路,为健全南唐封建典制鞠躬尽瘁。他曾参与主持货币改革;重视培养国家人才,奖掖后学。其文采横溢,艺识过人,智慧超群,是唐宋之交名士大儒的杰出代表和南北文化整合的伟大使者,对我国古代文化中心的南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南唐;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名士;大儒

故宫博物院所藏南唐大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高步出群的韩熙载特立独行、狂荡不羁的仙风道骨形象,使这幅名画成为惊世骇俗的艺术瑰宝。在唐宋之交,韩熙载不仅仅是这幅名画中的主人翁,更是当时南北文化整合的伟大使者,对唐宋之交我国文化中心的南移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拟择数端,对画作的主人公略作考订。

一、籍考

《全唐文》记:“熙载,字叔言,潍州北海人。后唐同光中擢进士第。”[1](卷八七七)马令谓:“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弱冠擢进士第。同光末,北海军乱,推熙载父光嗣为留后。明宗即位,平北海,光嗣见杀。熙载来奔于吴。”[2](卷十三)陆游稍作补充,增加了“少隐嵩山”,对兵变的记述比马氏稍详:“父光嗣,平卢节度副使,军中逐其帅符习,推光嗣为留后。明宗即位,讨乱,光嗣坐死,熙载来奔。”[3](卷十二)元人马端临也记得简略:“……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后唐同光中进士,南奔江淮。”[4](集部.卷二三三)以上皆记韩氏籍贯北海。北海者,唐五代或曰潍坊,或隶青州。《江南野史》则谓:“韩熙载,高密人,显仕江南。”[5](《逸文》)①龙衮《江南野史》皆记南唐事,用纪传之体。而不立纪传之名,如陈寿之志吴蜀。第一卷为先主昪,第二卷为嗣主璟,第三卷为后主煜,而附以宜春王从谦及小周后,第四卷以下载宋齐丘以下仅三十人,陈陶、孟宾于诸人有传,而查文徽、韩熙载诸人,乃悉不载。徐铉所撰韩熙载墓志铭中有“其先南阳人”的说法。[1](卷八八六志铭》)古史介绍南唐隐士史虚白时,还有其“与昌黎韩熙载友善”[5](卷八)的记载,徐铉墓志铭中亦见“昌黎韩熙载”。

这样,韩熙载籍贯有“北海说”、“高密说”、“南阳说”和“昌黎说”,此外还有“青州说”等等。

韩熙载本人《行止状》开篇却云:“熙载本贯齐州。”[6](卷中)②齐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济南郡为齐州,治所仍历城。五代及宋沿称齐州。徽宗政和六年(1116),升州为府,齐州遂为济南府。北宋太宗时,命南唐遗臣汤悦、徐铉撰成《江南录》十卷,但郑文宝认为“事多遗落,无年可编,笔削之际,不无高下,当时好事者往往少之”[6](《叙》)。遂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撰成《江表志》,卷中末尾全录韩熙载《行止状》。文宝为南唐旧臣,书中所记大多为耳目所及的见闻,史料价值较高。郑文宝说韩熙载是齐州人,应有道理。

徐铉在考订韩氏族源时称:“传称武王之穆,诗美韩侯受命,晋以六卿升降,汉以三杰重轻。至东晋末,征西从事延之,以忠义之节,践艰屯之运,避乱远徙,遂家昌黎。余庆流光,最为繁衍。曾祖均,太仆卿。祖殷,侍御史。考光嗣,秘书少监淄青观察支使,故又为齐人。”[1](卷八八六)可见齐人之说不是虚妄。

史虚白、徐铉等称为昌黎,应非指籍贯。昌黎(今属河北),古县,唐时韩愈宗族原本出于昌黎,因昌黎韩氏是望族,故后人称之为韩昌黎。韩熙载家族应当与韩愈同宗同源。考史虚白、徐铉如此称呼,一是用郡望称谓,系古人行文雅用现象;二是客观彰显其大儒风范;三则体现了两人与韩熙载亲密无间的情谊。

韩熙载祖上当是自南阳至昌黎,后迁北海,或再迁齐州。韩熙载南渡时,其籍已在齐州,故如行止状言“本贯齐州”。“隐居嵩岳”之语,应是指至少到了韩熙载时,家人已不在齐州生活,而住洛阳嵩山一带。韩熙载曾祖父韩钧,担任过太常卿;祖父韩殷,任侍御史,皆为京官。其自幼勤学,后于嵩山读书,又游学于洛阳,参加科考一举中进士。中进士后是否任官,史书没有记载。可见仕途不坦,未见提用。故有“虽叨科第,且晦姓名”[6](卷中)的尴尬与感慨。隐居者,非真隐也,只是投名时显示鸿鹄意志的曲笔而已。

韩熙载奔吴缘由,因乃父参与了后唐一场兵变。史载后唐同光年中,“符习为青州节度使,宦官杨希望为监军,专制军政。赵在礼之据魏州,习奉诏以本军进讨,俄而帝为乱军所劫,习即罢归。希望遣兵邀之,习惧而还。至滑州,帝遣人招之,习至,乃从帝入汴。希望闻魏军乱,遣兵围守习家,欲尽杀之。公俨素受希望奖爱,谓希望曰:‘内侍宜分腹心之兵,监四面守陴者,则谁敢异图。’希望从之。公俨乘其无备,围希望之第,擒而杀之。公俨遂与州将李谨等谋据州城,以邀符节,即令军府飞章留己,兼扬言符习在镇,人不便其政,帝乃除公俨为登州刺史。公俨不时赴任,即以霍彦威代符习,聚兵淄州,以图进取。彦威至淄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