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
众多学者认为北京故宫本的《韩熙载夜宴图》出自五代南唐时期顾闳中的笔下,但从对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的分析上看很有可能是宋时期的作品,无论是从画面中的题跋印鉴、著录、画面内容或风格考证都指向宋时期,本文将从画面的题跋印鉴、画面内容、和风格考证三个方向来证明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圖》有可能出自宋人之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韩熙载夜宴图》为设色绢本,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通行观点认为描绘的是南唐李煜时期的宰相韩熙载与宾客宴饮的故事,并一直被归于五代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名下。从服饰、家具器用等多个角度探讨《韩熙载夜宴图》的年代归属结果众多。1981年,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从服饰的角度判断故宫本《韩》卷“可能完成于宋初北方画家之手”。同年徐邦达先生编著的《中国绘画史图录·上侧》中也认为此本《韩熙载夜宴图》为宋摹慕本。
《韩熙载夜宴图》的题跋印鉴、著录及相关记载
故宫藏本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五代顾闳中的原作,事实上源起于北宋《宣和画谱·卷七·人物三》中的一段著录:“顾闳中,江南人也。事伪主李氏为待诏。善画,独见于人物。是时中书舍人韩熙载,以贵游世胃,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揉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李氏惜其才,置而不问。声传中外,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韩熙载夜宴图》。”
事实上,“韩熙载夜宴图”这一题材存世最早的记载见于北宋神宗元丰己未年(1079年)祖无择为一本《韩熙载夜宴图》所写题跋,收录于《龙学文集》“每似其家宴,令画工顾闳中丹青以追,其卷首即与公门生朱铣、紫薇、印(郎)粲状元及教坊副使李嘉明并其妹按胡琴,又公自击鼓,妓王屋山舞六么。”
要确定这一版本的年代和流传信息,相对较为可靠的还是卷本本身所带的题跋和印鉴。我们根据画面本身题跋印章的信息,与有关著录记载对照,可以梳理出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的流传轨迹:
——南宋·史弥远(画心左下角绍勋葫芦印)
——佚名(拖尾首跋韩熙载小传,启功认为是班惟志好友元代史官袁桷所书。)
——元·班惟志(拖尾跋七言诗及钤印)
——明末清初·王鹏狲,王铎(拖尾跋明末清初王铎跋“文荪王老翁亲藏”)
——清·梁清标(“蕉林书屋”“河北棠村”“蕉林”“冶溪渔隐”“秋碧”“苍岩子”“蕉林居士”收藏印)
——清·宋荤鉴定(“商丘宋荤审定真迹”“纬萧草堂画记”印)
——积玉斋主人(张朋川认为“玉”字原为“雪”字刮去改书,积雪斋主人即年羹尧)
——乾隆初年·清宫收藏(前隔水乾隆跋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诸印)
——1921·溥仪带出宫
——1945年,张大千购自北京玉池山房至香港(“南北东西只有像虽无别离”等10方印)
——1952年由张带至香港,1959年从香港私家购回,入藏北京故宫。
然而经过这一系列的梳理发现,众多学者关注点其实都在故宫本与宣和画谱所载韩熙载夜宴图之间的关系,而非故宫本与顾闳中的“真迹”之间的关系。宣和画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从此以后一切都在这个故事内部发展,画史著录、题跋、图像本身,乃至史籍记载构成了一个封闭循环,相互印证的“文本之圈”,这个文本之圈既帮助我们更方便理解这副作品,同时也妨碍了我们更好的理解这幅画作。
用来判断故宫本韩卷年代下限有两个依据,一个是卷末下角的“绍勋”朱文葫芦印。另一个是前隔水的残存二十一字题识。《宋史·史弥远传》载南宋宰相史浩之子,宁宗朝宰相史弥远,死后赠中书令。所谓“绍勋”正是克绍他父亲勋业的意思。并认为汤厘所说的有“史卫王浩题字”大概是指隔水绫上的无款残字不知确否,但考史诰书另一《霜天帖》,字体却并不相同。又考史浩曾封卫国公,后改魏国公,死后追赠越王,并没有魏王的称号,想是汤氏误记。然而史弥远死后被追封为“卫王”,联系“绍勋”印来推测,那些残字是否就是史弥远所书,弥远书还没有另见,所以不敢断然肯定。又顾复《平生壮观》中称此题为宋高宗赵构书,论字体的确略为有些相象,但无“绍兴”等玺印,应非皇帝手笔。也可能顾氏也把“绍勋”印误为“绍兴”,所以坐实为赵氏书了。此外,除这一段之外全卷无宋明人跋,叶恭绰认为或经人割裁。而我认为“……著此图”前很可能就是作者的姓名,有可能是后人出于某种目的除去有作者姓名的下半部分,假充顾闳中之迹。
然而,绍勋印只能确定韩熙载夜宴图的年代下限,画卷中没有北宋印就断定年代不早于北宋,是较为片面的,那么要进一步确定韩熙载夜宴图的年代就要结合其他方面的进一步考证。
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的内容考证
李松在《韩熙载夜宴图》一书中则将画面分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卷后无名跋文韩熙载小传中介绍韩熙载“常与太常博士陈致庸,门生舒雅,紫薇朱铣,状元郎粲,教坊副使李嘉明会饮,李之妹按胡琴,公为击鼓,女妓王屋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