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docxVIP

新疆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语言文字运用Ⅱ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2024届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①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②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③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④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20.文中第一段有四处“笑”,若在“笑”前填写词语,下列不合语境的一项是()

A.①和颜悦色 B.②莞尔 C.③虚心诚恳 D.④揶揄

21.说说文中加点的两处“意思”表意上的不同。

(1)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2)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

22.下列与文中“难为他怎么想来!”一句中感叹号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一致的一句是()

A.“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B.植物学家、教育专家、援藏干部……他就是钟扬!

C.王利发:有您在我这坐坐,我脸上有光!

D.他(柔石)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

【答案】20.D21.(1)句中的“意思”指含义、意味、意蕴等;(2)句中的“意思”指理解是对的,表示肯定、赞赏。

22.B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①和颜悦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态度温和亲切。此处指林黛玉对香菱的态度,使用正确。

②莞尔:微笑、浅笑。此处是香菱面对黛玉询问回答时的神态,“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表明香菱很用功,但自己不便张扬,于是微笑,使用正确。

③虚心诚恳:态度谦虚而诚挚。香菱面对黛玉询问,回答“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表明香菱很谦虚,同时真心想要学诗,态度很真诚,使用正确。

④揶揄:耍笑,嘲弄。戏弄,侮辱。此处是黛玉想要听香菱讲她读诗的感受,不可能是嘲笑的态度,使用不正确。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1)句中的“意思”形容的是“诗的好处”,需要读者认真去想,去品味,这里的“意思”指含义、意味、意蕴等;

(2)句中的“意思”形容的是香菱说的“话”,是香菱读诗的感受,黛玉夸她“有了些意思”,指理解是对的,表示肯定、赞赏。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项与例句均表佩服、赞叹。

A.表提醒;

C.表奉承;

D.表自信、果决。

故选B。

新疆部分学校2024届高考素养调研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寒冷的冬季,大街小巷总弥漫着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烤红薯的香味。许多人不禁会好奇,为什么路边的烤红薯会比家里蒸熟的红薯更甜更香更诱人呢?

研究发现,①,红薯的风味和化学成分也会有所不同。烘烤使红薯可溶性糖含量从9.12%提高到36.65%。具体来说,仅烤红薯中的麦芽糖就增加了200倍,②_。此外,还发生了烤制过程中一种非酶催化的热引发的化学反应,也就是由以法国化学家美拉德首次描述而得名的“美拉德反应”。这种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呋喃,这些呋喃会散发出类似于杏仁、焦糖、水果或烘烤食品的香味。而在蒸的和煮的红薯中,仅检测到少量呋喃。

一个好的烤红薯的标准,除了甜度和香味,还要流出深红色糖汁,所以焦糖化也很重要。就像美拉德反应一样,焦糖化也是一个高度复杂和多变的反应,③:首先,糖分子通过脱水反应生成一些低分子量的化合物,这些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可能会发生结构重排;其次,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会聚合生成更大、更复杂的分子;最后,这些化合物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焦糖,从而使食物呈现出诱人的色彩。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