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儒林外史》中的戏曲材料研究
【摘要】本文对《儒林外史》中的戏曲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与分析。列举了出现在《儒林外史》中的全部剧目并分析其作用,概述了小说中戏曲演出的缘由及其程序,并对小说中塑造的戏曲演员进行了探究,多角度揭示演员的生存状况。
【关键词】《儒林外史》;戏曲;演出;演员
《儒林外史》中的涉及的戏曲材料多,陈美林、吴国钦、朱恒夫等多位著名学者对其中有关戏曲演员和戏曲演出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分别进行了一定的探析。笔者将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从各方面对《儒林外史》的戏曲资料加以论述,为明清戏曲史研究提供参证。
一、演出
(一)演出剧目
《儒林外史》中涉及戏曲剧目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戏曲演出前的点戏环节和宴席消遣时的唱曲。
清代杂剧早已没落,《儒林外史》中只有第四十九回提及,即《昊天塔孟良盗骨》,又名《孟良盗骨殖》或《孟良盗骨》。朱凯撰,一说今存本为无名氏作品。
《儒林外史》中涉及的主要是明清传奇的剧目:《青袍记》(第二回)、《金印记·封赠》《百顺记·三代荣》(第十回)、《寻亲记·茶坊》(第二十五回)、《红梨记·窥醉》《水浒记·借茶》《铁冠图·刺虎》《孽海记·思凡》(第三十回)、《南西厢·请宴》(第三十回、第四十九回)、《南西厢·饯别》《千金记·追信》(第四十九回)。
《青袍记》,共三十一出,写梁灏故事。《儒林外史》第二回,顾小舍人中秀才,其师周进赴宴,点了梁灏八十岁中状元这一出戏,戏文内唱到梁灏的学生是十七八岁就中状元,既预祝顾小舍人前途无量,又寄托了自己渴望高中的愿望。实际上这一出戏也暗合了剧情发展的方向,后文即写到周进如梁灏一般大器晚成,梁灏八十岁中状元,而周进六十多岁终于中第。
《金印记》,明苏复之作,一说无名氏作,写战国时苏秦事。《百顺记》,无名氏作。两部戏都出现在《儒林外史》第十回中,苏秦为六国丞相,王曾连中三元,为丞相婿,其子又中状元,一家“三代荣”,在婚礼时演出此类剧目寓意是极好的。
《红梨记》,明徐复祚作。《水浒记》,明许自昌所作。《中国戏曲志》:“昆剧常演者,大多为宋江、阎婆惜、张文远三人纠葛之戏,有《借茶》《拾巾》《前诱》《后诱》等折。”《铁冠图》,清无名氏作,《刺虎》为其常演剧目。《孽海记·思凡》无名氏作,写尼姑色空思凡事。这几出戏都在《儒林外史》第三十回的“莫愁湖大会”上演出,来的多是唱旦的戏子,因而演出剧目也为旦本戏,而且为了迎合杜少卿等人的口味,演出的多是风月之戏。
《南西厢记》,明李日华作,改写王实甫《西厢记》,《儒林外史》第三十回、第四十九回都有提及,并且涉及《请宴》和《饯别》两个剧目。《南西厢》于当时极为流行,因而也多次出现在《儒林外史》中。
(二)演出缘由
1.家有喜事
《儒林外史》中每逢喜事,诸如婚丧嫁娶、生辰寿诞,都要请戏班演戏。
科考得中:第二回,顾舍人中秀才,顾老相公办宴会,塾师周进点了梁灏八十岁中状元的戏。
乔迁新居:第三回,范进中举后,张乡绅请他搬进新房,“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
婚宴:第十回,鲁编修招女婿,演了整夜的戏;第二十三回,盐商万雪斋家娶媳妇第三日亲家上门做朝,“家里就唱戏,摆酒”;第二十六回,王太太回忆她给王府大女儿送亲时,孙乡绅家摆的是“吃一看二眼观三的席”,戏子“细吹细打”把她迎进孙家。
庆寿:第二十五回,为庆祝杜家老太太七十岁大寿,邵管家就预定了鲍文卿的戏班,一共二十本戏。
任职:第二十八回,僧官到任在家里摆酒唱戏,请了五六十人。
2.酬神祭祀
《儒林外史》中涉及酬神祭祀的情节并不多,主要只有这两处:第四十二回汤由、汤实在贡院考试结束后,“溜了一班戏子来谢神”;第四十七回方家老太太入祠祭祀,“尊经阁摆席唱戏,四乡八镇几十里路的人都来看。”
3.文人集会
《儒林外史》中塑造了大量文人士子的形象,文人集会宴饮时,时常以戏曲助兴。
第十二回莺脰湖宴会,唱清曲,直到月上时分,声传十余里;第二十九回杜慎卿设宴,鲍廷玺吹笛子,小小子唱李太白《清平调》;最盛大的莫过于第三十回杜慎卿的莫愁湖集会。杜慎卿发帖召集演员,集会当日,盛况非常,“几百盏明角灯来,高高下下,照耀如同白日;歌声缥缈,直入云霄”,城里有钱人,都聚在莫愁湖上,直闹到天明才散。
(三)演出程序
《儒林外史》中舞台演戏环节则展现了戏曲表演的程序。
在正式演出开始之前,可以提前去戏班交定金并定下摆宴当天的演出剧目,如第二十五回中劭管家为了杜家老太太七十大寿提前来找鲍文卿定戏。
开场,也叫冲场。戏曲演员先向观众行礼,然后开始类似祭祀仪式的表演,通常有演奏唢呐锣鼓曲牌、跳加官、演敬神戏等。这里的“跳加官”,是在头场戏开戏前,扮天官者身穿红袍,手持笏板,在锣鼓伴奏中上场先拜“首席观众”,然后展示“天官赐福”“加官晋爵”等条幅,舞毕下场。这在第十回中就有体现,“戏子上来参了堂,磕头下去,打动锣鼓,跳了一出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