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从药学视角谈儿科合理用药;;
儿童--特殊人群
与成人相比较,儿童期两个特点:
◆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脏器发育及其功能、心理发育尚不成熟
此外,儿童期的疾病谱、发病率,及其用药与成人有所不同,而且年龄越小,差别越大;
根据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儿童年龄划分为6个时期。;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经皮吸收等过程,
随着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而有所变化!
儿童对于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
生长发育对药物在儿童体内处置的影响
1、不同年龄阶段药物代谢有差别
2、药物分布部位的发育变化
3、胃肠道吸收药物功能的发育变化
4、药物排泄—发育过程中的肾功能变化
5、药物经皮吸收的发育变化(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皮肤灌流程度及表皮水化能力大、体表面积与体重比例远大于成人,因此经皮吸收比例更大;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药物经皮吸收迅速,作用明显;为避免局部用药给早产儿带来的全身反应,最好在其出生后2周内不使用经皮给药途径)
新药申请时必须提交相关的临床试验资料,但这些资料数据大多都是在18-60岁成人中获得的。为什么在生长中的、发展的及先天性变化很大的儿童人群中不进行临床试验,却在更稳定的、不再生长的及变化不大的成人人群中进行试验?
儿童对于药物的反应不是成人试验结果所不能代替的,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迫切需要自身的临床药理学资料。
儿童处在不断生长、发育、成熟、完善的过程中,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脏的解毒和肾脏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还不健全。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差异很大,用药稍有不慎,极易产生不良反应。;
A.a
·再看其他给药途径,皮下注射sc或肌内注射im时,儿童由于皮下组织或肌肉少,循环差,药物多滞留于局部组织,吸收有限且不规则。容易受到伤害,这是苯甲醇导致的儿童臀肌挛缩症;
由于粘膜娇嫩、血管丰富、穿透性强,经皮给药在小婴儿吸收较迅速而充分,容易引起中毒;动画引出--硼酸中毒、再引出--用过量工业酒精物理降温导致孩子中毒死亡的惨剧。
·因此药监部门发布公告:含苯甲醇溶媒的药品禁用于儿童肌内注射,硼酸及硼酸盐药品,婴儿禁止使用,避免3y以下儿童使用。
eT工业和属是中重款化算工数
苯甲醇与儿童臀肌挛缩症硼酸中毒酒精中毒死亡;;
静脉给药与儿科合理用药
静脉给药是目前临床最广泛的给药途径,据调查,我国有80%以上的住院病人接受输液治疗。方式:静脉注射(快、慢)、静脉滴注(输液)。
优点
适用于急危重症胃肠道功能障碍不能口服患儿起效快(急救)
控制给药速度,维持血药浓度平稳按需给予,及时起效
缺点
a.造成一定的创伤及并发症
b.增加病人感染的机会
c.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人的行动
d.相对费用较高
e.引起静脉炎
2012至2019年,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牵头,完成“儿童基本药物适宜剂型、规格的研
究”、“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儿童适宜品种、剂型规格的研究”、“我国儿童药物剂型现状调 研及适宜剂型研究”等多项关于儿童适宜剂型与规格的课题研究。
WHO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就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把儿童又细分成几个阶段,并针对各阶段推荐了适用的儿童用药剂型。如《WHO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按年龄特征划分为7个阶段:早产儿(胎龄小
于38周)、正常胎龄儿(胎龄大于38周)、新生儿(出生后0~30天)、婴儿(1个月~2岁)、幼儿(2~6岁)、儿童(6~12岁)和未成年人(12~18岁);
静脉给药与儿科合理用药
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中指出“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可是,针对于
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是吃药还是打针呢?
静脉给药起效快风险也高
肌肉注射后药物的吸收主要靠药物的被动弥散进入毛细血管循环。大多数药物分
子比较小,容易通过毛细血管膜。吸收速度缓慢或不完全。
脂溶性药物直接透过血管内皮弥散,而水溶性的药物靠淋巴细胞回流,吸收较慢;
渗透性高的药物吸收的快;
药物溶在溶液中,才能在肌肉组织间液吸收,如水溶不良,则大量沉淀在注射部
位。沉淀的药物颗粒不能弥散进入毛细血管,只能逐渐重新溶解后再弥散而吸收,或被吞噬失去药物作用。比如氨苄青霉素、地西泮等药物肌肉注射吸收就不完全。
生理情况:新生儿婴幼儿皮下脂肪少,肌肉组织未充分发育,末梢血液循环欠佳,
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吸收不规则。故尽可能不用肌内或皮下注射。;
静脉给药与儿科合理用药
经皮给药治疗是WHO推荐的第三代给药方法。经皮吸收的途径有①表皮吸收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