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社会试题卷.doc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社会试题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6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提示:

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80分。

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请务必注意答题序号的对应位置。答题前在答题卷上填涂姓名、班级、座位号、考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本大题有20小题,共30分)

1.德国“施里芬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先在西线集中兵力,短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败俄国,迅速结束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破这一计划的战役是(▲)

A.索姆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马恩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2.下图所示的信息,可以反映出(▲)

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规模(1820~1913年)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赶超 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

③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的影响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右图为1939—1942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侵略扩张的示意图。下列按侵入时序所作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①④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D.③①②④

4.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因素包括(▲)

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确立??????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扎格鲁尔和甘地都是各自国家中极其重要的民族运动领袖,关于他们的斗争事迹,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相似方面的是(▲)

A.斗争的殖民国家相同B.采取的斗争方式形式相同

C.在斗争中都遭到过镇压D.都为国家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6.《大西洋宪章》向世界表达了“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的决心。这反映了(▲)

A.英美苏开始联合对德意作战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C.英美对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 D.英、美联合反对法西斯暴政

7.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下列关于这两次会议的说法正确是(▲)

①巴黎和会建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②巴黎和会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③两次会议调整了战后的国际秩序?④华盛顿会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9.下列史实与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关联的有(▲)

①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②中共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

③废除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私有制

④在解放区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A.①④ B.①③C.②③D.②④

10.每一幅历史地图背后都藏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对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该事件(▲)

①是英法实施绥靖政策的恶果

②为联军未来反攻保存了力量

③使德国陷入了东西两线作战

④标志着轴心国军事同盟正式形成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1.“战役历时四十四天,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以及苏南、皖南、浙江、闽北、鄂东、赣东北等广大地区,为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全国进军,开辟了胜利的道路。”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1937年8月15日,日本在一份《形势判断》中指出,日中已呈现全面抗战状态,为避免全面战争,必须进行华北会战,迅速对中国军队,尤其是中央军以毁灭性打击,使南京政府在失败感下不得已而屈服,由此造成结束战局的机会。随后日军发动了(▲)

A.九一八事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淞沪会战

13.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