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九章统计;任务一抽样的基本方法;抽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总体的情况,所抽取的样本数据要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即样本含有和总体基本相同的信息.;1.已知某校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志愿者人数分别为180,240,160.现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n名同学去某福利院参加慈善活动,其中高一年级被抽取的人数为9,则n=()
A.21B.29C.9D.20;2.某住宅小区有居民20000户,从中随机抽取200户,调查是否安装宽带,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3.某企业共有3200名职工,已知中、青、老年职工的比例为5∶3∶2.
(1)若从所有职工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00的样本,应采用哪种抽样方法更合理?中、青、老年职工应分别抽取多少人?;(2)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若从青年职工中抽取150人,试求样本量.;【规律方法】
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样本???操作步骤
(1)将总体按一定标准进行分层.
(2)计算各层的个体数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
(3)按各层的个体数占总体的个体数的比确定各层应抽取的样本的个体数.
(4)在每一层进行抽样(可用简单随机抽样).
(5)最后将每一层抽取的样本汇总组成总体的样本.;任务二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我们知道,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数据往往都是没有规律的、凌乱的,如果不加以整理,可能难以看出数据的特征,也不利于有关信息的挖掘.因此我们呈现结果时,往往对数据进行整理,并用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有关数据.;?;2.从大量棉花中抽取50根棉花纤维,纤维长度(单位:mm)的数据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22.5,25.5),3;[25.5,28.5),8;[28.5,31.5),9;[31.5,34.5),11;[34.5,37.5),10;[37.5,40.5),5;[40.5,43.5],4.
(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解:根据已知数据可得频率分布表如下:;(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3)估计纤维长度小于36的百分比.;任务三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在统计中,通常利用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例如,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1.某校学生的男女生人数之比为2∶3,按照男女比例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一个样本,样本中男生每天运动时间的平均数为100分钟、女生为80分钟.结合此数据,估计该校全体学生每天运动时间的平均数为()
A.98分钟B.88分钟C.90分钟D.85分钟;2.为选拔跳水运动员,对某运动员进行测试,在运动员跳完一个动作之后由7名裁判打分,统计结果显示,平均分为9.5分,方差为a.为体现公平,裁判委员会决定去掉一个最高分10分,一个最低分9分,
则()
A.平均分变大,方差变大
B.平均分变小,方差变小
C.平均分变小,方差变大
D.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4.农科院的专家为了了解新培育的甲、乙两种麦苗的长势情况,从甲、乙两种麦苗的试验田中各抽取6株麦苗测量麦苗的株高(单位:cm),数据如下:
甲:9,10,11,12,10,20;
乙:8,14,13,10,12,21.
分别计算所抽取的甲、乙两种麦苗株高的平均数与方差,并由此判断甲、乙两种麦苗的长势情况.;?;【规律方法】
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决策时的两个关注点
(1)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可以反映更多的总体信息,但受极端值的影响大;中位数是样本数据所占频率的等分线,不受几个极端值的影响;众数只能体现数据的最大集中点,无法客观反映总体特征.
(2)当平均数大于中位数时,说明数据中存在许多较大的极端值;反之,说明数据中存在许多较小的极端值.;点击右图进入…;谢谢观看THANKYO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6章 6.1 平面向量的概念.pptx
- 第6章 6.2 6.2.1 向量的加法运算.pptx
- 第6章 6.2 6.2.2 向量的减法运算.pptx
- 第6章 6.2 6.2.3 第1课时 向量的数乘运算.pptx
- 第6章 6.2 6.2.3 第2课时 向量共线定理.pptx
- 第6章 6.2 6.2.4 第1课时 向量的数量积.pptx
- 第6章 6.2 6.2.4 第2课时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pptx
- 第6章 6.3 6.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pptx
- 第6章 6.3 6.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6.3.3 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pptx
- 第6章 6.3 6.3.4 平面向量数乘运算的坐标表示.pptx
最近下载
- 现代移动通信第五版蔡跃明习题答案.docx
- 二次函数线段最值问题.ppt
- 新课标下音乐教学的策略和方法.pptx VIP
- 2021年护士资格考试统考历年真题汇总及答案.pdf
- 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正式版).docx VIP
- 【40套试卷合集】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英语九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pdf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测试题490道.docx VIP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古诗教学研究.pdf
-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英语4》边学边练Unit 1-4(答案全).docx VIP
- Axure-RP-9互联网产品原型设计(慕课版)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