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萃取电积中萃取剂的重要性.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铜萃取/电积中萃取剂的重要性铜萃取/电积中萃取剂的重要性

概述

在商业萃取/电积生产中,萃取剂的组成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萃取剂的性能必须适合该萃取工厂,从最初项目筹划阶段开始,就必须全面考虑萃取剂成份的优化,选择适当的稀释剂和最佳的操作参数。萃取剂的成份,除影响铜的迁移外,还会影响Cu/Fe选择性,水解稳定性,反应动力学,相分离和夹带。萃取剂的供应商用改质剂改变醛肟的反萃性。另一种萃取剂是酮肟与醛肟的混合物,实际上酮肟就是起着改善醛肟的作用。事宪上酮肟与醛肟混合物中,酮肟作为单一成份的可用性是有限的。非常不幸,酮肟的Cu/Fe选择性,对pH值和温度的适应性都非常低。Avecia用各种不同的非螯合改质剂改进醛肟的反萃性。这就能够用不同的改质剂与肟一起配成各种用途的萃取剂。此外,用非螯合改质剂还能增强萃取剂的Cu/Fe选择性,水解稳定性和分相、夹带等性能。例如本文根据给出的铁质各平衡来评述萃取剂的Cu/Fe选择性与增加洗涤级的配置进行相对效益比较。稀释剂在商业生产中实际上占有机相70—95[wiki]%[/wiki],通过它的组成同样对Cu/Fe选择性,动力学相分离和损失都有影响。要维持最佳的配方使之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实现连续过程的改善,就必须在最初筛选和在现有的生产中定期观察进行试验。

萃取剂组份.

肟是有机化合物一种,它是萃取剂的活性组份。在工业生产中负载和反萃都是两个肟分子与一个铜分子结合。有两种肟,即酮肟和醛肟,下图看出,醛肟根据碳链的长度进一步分开。工业生产共有三种肟类产品,即C9酮肟、C9醛肟和C12醛肟。

H3C-C=NOH (酮肟基团)

HO C9H19C9酮肟

单一肟产品的主要成份,

在醛肟/酮肟产品中属次要成份

H-C=NOH(醛肟基团)

HO C9H19C9醛肟

Acorg首先获得的专利的第二代

萃取剂,所有Acorga

产品中唯一的肟,

另一供应商在有“N”产品的主要成份。

H-C=NOH (醛肟基团)

C12醛肟

HO C12H25 另一供应商萃取剂的主要成份,

Avecia不用。

酮肟称为“弱萃取剂”,容易反萃,但对负载铜的化学亲合力相对地弱。在诸如低PH值,较低溶液温度等条件下,通常会降低铜的负载能力和动力学速度,这些因素对酮肟的影响更大。大多数情况下,酮肟单独使用太弱,必须与醛肟混合使用。醛肟称为“强萃取剂”,对铜的负载有很强的化学亲和力,相比较而言,反萃困难。醛肟对于受PLS低pH值和低的溶液温度的影响比酮肟小得多。大多数情况下,醛肟单独使用太强,必须与反萃改质剂混合使用。

改质剂

改质剂是增加醛肟反萃性能的化合物。有两种常用改质剂,即螯合类和非螯合类°Avecia的所有产品都是由C9醛肟与非螯合改质剂配制,这种改质剂自身是不参与铜的迁移。另一萃取剂供应商的大多数产品是用螯合改质剂配制,即C9酮肟,这种改质剂在与醛肟混合物中,它的自身是可以迁移铜。唯一例外是含十三醇,一种非螯合改质剂,改质的醛肟配方。十三醇改质的醛肟萃取剂,在有某些酮肟存在下,将加重萃取剂对PLS的低pH和低温敏感性的缺点。Avecia的Acorga萃取剂是唯一用非螯合改质剂改质过的C9醛肟,Acorga在1978年首先申请用非螯合改质剂专利。各种不同的非螯合改质剂单独以不同的浓度使用或相互混合使用。用不同浓度和各种改质剂混合组成的多数配方,都能极大地增加特定条件下萃取剂性能的优化。

醛肟用非螯合改质剂改善,可以增强反萃。改质剂选择适当,还可以在相应的肟浓度增加铜的迁移范围。在改质醛肟的发展中,改质剂的使用有利于较强萃取剂用到工业上,而不受其反萃性的限制。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非螯合改质剂的使用,除铜的迁移外发现还会给其他方面带来好处。

铜/铁选择性

非螯合改质剂能够极大的增加萃取剂的选择性,特别是Avecia的专利产品“特种酯”经过实现证明其选择性较酮肟+醛肟配方有更大优越性。工业生产过程对萃取剂选择性控制的两个数值是抑制比和传递比。

抑制比二[Cu]E1有机一[Fe]E1有机

传递比二{[Cu]E1有机一[Cu]S*1有机/[Fe]E1有机一[Fe]S*1

有机

*.如果2级反萃则为S2

计算铁传递比和电积循环中铁的质量平衡,就可以确定电解液开路中铁的化学转移和物理转移的分配,例如:

化学转移量

△Cu有机二负载一再生=6.92-3.39=3.53g/l

转移比为600,相应于有机相中^Fe有机是5.9ppm

有机相流量是5300加仑/分钟,或20063升/分

铜的转移率二(3.53X20063/1000)=7082kgCu/分

铁的转移率二(70.80/600)X1000=171克Fe/分

物理转移

料液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