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C题铅球投掷问题
摘要
本文在物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利用MAPLE数学软件建立对铅球掷的远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在出手速度与出手高度一定时,对其进行求解,完成了表中内容的计算。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建立在不考虑出手高度情况下铅球投掷的远度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从而建立铅球投掷的远度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分析出手速度v与出手高度h一定时,如何选择最佳的出手角度a,使远度s最大。
关键字: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
问题分析
对于投掷的远度与投掷时的出手速度与投掷角度的关系,利用物理知识建立其函数关系模型,根据该模型把铅球的出手高度考虑进去建立完整的铅球投掷的远度模型。从而利用微积分对模型求解,得铅球投掷的远度,代入数据完成表中内容的计算。在出手高度h一定情况下,最佳出手角度a随速度v的增大而增加,在出手速度一定情况下,最佳出手角度a随出手高度h的增大而减小。
模型假设及符号的定义说明
模型假设
铅球被看作是一个质点。
铅球运行过程中忽略空气的阻力。
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无关。
符号的定义说明
s表示铅球投掷的远度
h表示运动员的出手高度
v表示运动员的出手速度
a表示运动员投掷角度
g表示重力加速度(9.8ms2)
t1表示从出手至最高点所经历的时间
12表示下落距地面h高度所需要的时间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模型建立:(1)分析铅球出手后的运动过程:建立x-y坐标系
yX由运动学公式得:v=gtnt=-y7 1h=
y
X
由运动学公式得:v=gtnt=-y
7 1
h=vt+gt2
y2 2 2
运用MAPLE软件程序命令如下:
eqns:={h=v*t2+1/2*g*t22};
solve(eqns,{t2});
运行结果如下:
eqns:={h=vt+1gt2}y2 22
v—:v2+2gh v+tv2+2gh
{t2=-J },{t2=-J }
t
由此可得:2
v-\:v2+2gh
s=v(2t+1)
由⑴⑵⑷得:
铅球投掷的远度为:
v2sin2以s= 2g,/
v2sin2以
s=
2g
+「(=—)2+2h
2g g
上式即为铅球投掷的远度与投掷时的出手速度与投掷角度的关系,这也是我们所
求的铅球投掷模型。
(2)最佳出手角度:显然、(v,h,a)是变量v和h的单调增函数,关于a的极大值
点满足方程:
ds
——=0
da
即cos2a圮v4sin22a+8hgv2cos2a+v2sin2acos2a-2ghsin2a=0
g 1gh
cos2a= na=—cos-1 ⑺
化简可得: g+v2/h 2gh+v2
0a45。,
因此, 在出手高度h一定情况下,最佳出手角度a随速度v的增大而增
加,在出手速度一定情况下,最佳出手角度a随出手高度h的增大而减小。
最佳投掷模式:由给定出手高度卜出手速度v从而可以计算出最佳出手角度a°pt=a(v,h)和相应的投掷距离s=s(h,v,aop这样将构成将最佳的铅球投掷模式。
指导训练的工作表如下:
\出手速度出手\角度与投\■^\掷距离\出手高度、7\
10
11
12
13
14
15
1.9m
40.48
41.16
41.71
42.15
42.51
42.80
11.95
14.11
16.48
19.05
21.81
24.78
2.0m
40.28
40.99
41.55
42.01
42.39
42.70
12.03
14.20
16.57
19.14
21.90
24.87
2.1m
40.08
40.82
41.40
41.88
42.27
42.59
12.12
14.29
16.65
19.29
22.00
24.97
模型改进:本文在建立铅球投掷的远度的数学模型时,采用了由易入难的渐进讨论方式,建立其铅球投掷的远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一般关系:S=s(u,°)和s-s(h,U,9)。
模型只考虑到铅球出手后的运动情况,没考虑到抛掷前铅球受力情况以及空气阻力等的影响,需要改进。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韩中庚,《数学建模竞赛》,科学出版社,2007
【3】王正林,龚纯,《MATLAB语言常用算法程序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杨桂元,黄己立《数学建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5】寿纪麟,《数学建模(方法与范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