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452区高效开发技术对策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白452区高效开发技术对策论文

1开发简况

1.1地质概况

白452区油藏处于陕北鄂尔多斯沉积盆地斜坡南部,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倾角不足1度,在单斜背景上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在局部形成起伏较小轴向近东西或北东向的鼻状隆起,油藏埋深2130m。白452区2008年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以超前注水方式投入开发试验,2009年大规模建产,截止2013年底共探明含油面积*km2,探明地质储量*t,其中动用含油面积*km2,动用地质储量*t。1.2主要开发矛盾

1.2.1储层非均质性强

白452区长6油藏平均油层厚度为*m,储层厚度大、隔夹层较发育、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压力驱替系统难以建立,导致对应油井见效慢。

1.2.2水驱动用程度低

由于储层隔夹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导致剖面吸水不均、单层吸水和尖峰状吸水井较多,有效吸水厚度仅占砂层厚度的50%左右。

1.2.3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

自2009年开发以来地层压力持续下降,通过精细分注和局部强化注水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地层压力下降,但目前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仅有83.5%。

2治理措施及效果

2.1治理的思路

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小层对比、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低产原因分析,结合示踪剂、干扰试井、吸水剖面、压力分布等测试资料综合分析开发矛盾,开展精细注采调控、注水剖面治理及低产、低效井治理,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2.2治理方法

2.2.1优化注水开发技术政策

根据测压资料、储层物性资料和吸水剖面资料,将白452区划分为北部见效均匀区、北部低压低产区、裂缝-空隙见水区、南部见效区等五个流动单元优化技术政策,通过精细配注调整缓解层间矛盾。

2.2.2精细剖面治理

利用吸水剖面资料和井组油层连通图,实施细分层注水、小层选择性增注、深部调剖堵水,通过剖面治理缓解油藏平面矛盾。

2.2.3低效井治理

按照低效井产生原因分类治理:优选有利区域油井实施措施引效,高含水井实施机械堵水。

2.3治理效果分析

2.3.1水驱状况变好

随着分注、选择性增注的增加水驱动用程度由开发初期46.6%上升至67.2%。

2.3.2压力保持水平上升

通过分区域优化注水技术政策,白452区压力保持水平持续上升。

2.4自然递减受控

通过精细分层注水建立有效注水驱替系统,白452自然递减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3结语

(1)精细注水管理是保障区块高效开发的根本工作,通过注水井剖面治理建立有效驱替系统,可有效提高地层压力。(2)分区域精细注采调整是缓解油藏开发平面矛盾、降低递减、提高地层压力的有效方法。(3)油层厚度大、渗透率高、压力保持水平高、含油饱和度高、电阻率高、含水低的低产井实施措施效果较好。

摘要:白452区油藏油层厚度大、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开发初期剖面矛盾突出、水驱动用程度低、递减速度快,通过优化注水政策、加强剖面治理、低产井重复压裂等手段,白452区递减大幅度下降,油田开发水平提高。

关键词:非均质性,精细分注,水驱动用程度

参考文献

[1]吴志宇,靳文奇,刘新菊等.低渗透油田精细注水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今日科苑,2010,24:208.

[2]何奉朋,李书静,张洪军等.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06:62-64+68.

[3]郝世雄,张彩虹,薛发凤等.华庆油田低产低效井治理措施及效果[J].石化技术,2015,09:80+55.

文档评论(0)

松鼠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松鼠知识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