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讲练结合(七年级上册)》课件.pptxVIP

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讲练结合(七年级上册)》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二古诗歌鉴赏;七年级上册

第74首观沧海[东汉末]曹操

【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原文呈现;原文呈现;【主旨情感】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海的宏伟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作特色】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③于苍凉中又有慷慨。;第75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原文呈现;第76首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原文呈现;原文呈现;第77首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作者简介】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原文呈现;【主旨情感】这首抒情小令,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晩景图,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羁旅之苦与深切的思乡情怀。

【写作特色】①景物烘托。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②情景交融。全曲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第78首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原文呈现;第79首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这里指湖南)一带,和流落至此的宫廷乐师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原文呈现;第80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写作背景】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原诗注:“时未收长安。”;原文呈现;第81首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作者简介】李益,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原文呈现;第82首秋词(其一)[唐]刘禹锡

【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

【写作背景】唐永贞元年,顺宗继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与其中。但这场革新运动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可贵的是,刘禹锡在遭受沉重的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原文呈现;原文呈现;第83首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写作背景】本诗是诗人滞留巴蜀(今四川)期间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原文呈现;第84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南宋]陆游

【写作背景】本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闲居在家,作此诗时已近70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愿望依然强烈,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诗人触景生情,写下此作。;原文呈现;第85首潼关[清末]谭嗣同

【作者简介】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写作背景】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的风景所震撼,欣然命笔,写下此诗。;原文呈现;原文呈现;专题二古诗歌鉴赏;七年级上册

第74首观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

B.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C.“日月之行”“星汉灿烂”中的“日月”“星汉”意象宏大,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诗人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体现自己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2.(2023?陕西)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5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诗人好友王昌龄被贬之地的地名。

B.首句“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C.次句直叙其事,“闻道”即听说,可想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

D.本诗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