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以氧分压(PO2)值为横坐标,相应的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称为氧解离曲线(oxygendissociationcurve),或简称氧离曲线。1.氧离曲线上段:氧分压为60~100mmHg,曲线平坦,平坦的上段能保证血液在肺部可携带较多的O2。而不利因素为如果此时患者氧分压有较大幅度的变化(100→60),但氧饱和度的变化幅度并不显著,容易导致病情被掩盖。2.氧离曲线中段:PO260~40mmHg,较陡。意味PaO2这一水平只需吸入少量氧便可提高SaO2和CaO2,从而改善组织供氧。3.氧离曲线下段:PO240~15mmHg,是氧离曲线最陡的一段,是机体生存的底线。PaO2只须稍降低即可使血红蛋白释放出大量氧,这一特点有利于组织水平氧摄取。**PaO2/FiO2,正常值为400-500mmhg,如果PaO2明显下降,加大吸氧浓度无助于进一步提高PaO2,氧合指数小于300mmhg,则提示,肺呼吸功能障碍。是反应肺脏换气功能的敏感指标。急性呼吸衰竭:ALI急性肺损伤;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时FiO2大于50%(7L/min)而氧分压仍低于60mmhg时应尽快给予机械通气!!!**不能测出,须计算,反应换气功能状态。公式P(A-a)O2=[(PB–47)xFiO2-PaCO2/R]-PaO2.PB大气压760mmhg,47为水汽压,FiO2吸入氧浓度0.21时150,R呼吸商(糖1.0,脂肪0.7,蛋白0.8,混合饮食0.8)**经肺通气进人肺泡的新鲜空气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氧气从肺泡顺着分压差扩散到静脉血,而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则向肺泡扩散。这样,静脉血中的氧分压逐渐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逐渐降低,最后接近于肺泡气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速度极快,仅需约0.3s即可完成肺部气体交换,CO2的扩散速度是O2的24倍。通气障碍主要影响PCO2;换气障碍主要引起PO2变化。呼吸膜厚度及面积、通气/血流比值等影响换气的主要因子。协助诊断代谢性酸碱紊乱。**患者PO2明显降低,提示存在低氧血症。**患者PO2明显降低,提示存在低氧血症。**判断II型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判断是否存在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代偿反应**pH、PCO2、HCO3-三个变量一定符合H-H公式,若三值代入公式等式不成立,必表明报告有错误。**Na=128,K=5.9,Cl=94,HCO3=6,PCO2=16,PO2=106,SaO296%,PH=7.19,BG=324mg/dl(约18)**一般规律:单纯性酸碱失衡的pH是由原发失衡决定的,pH<7.40,提示原发失衡为酸中毒,pH>7.40,提示原发失衡为碱中毒。原发性HCO3—增多或减少是代谢性碱或酸中毒的特征。原发性H2CO3增多或减少是呼吸性酸或碱中毒的特征。**Na=128,K=5.9,Cl=94,HCO3=6,PCO2=16,PO2=106,SaO296%,PH=7.19,BG=324mg/dl(约18)**其代偿是否在合理的范围?**Na=128,K=5.9,Cl=94,HCO3=6,PCO2=16,PO2=106,SaO296%,PH=7.19,BG=324mg/dl(约18)(三)酸碱平衡的分析第40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指标PH;PCO2;HCO3-;AG。第41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病例举例三患者,男,22岁,既往有DM病史,现因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急查动脉血气值如下:Na=128,K=5.9,Cl=94,HCO3=6,PCO2=16,PO2=106,SaO296%,PH=7.19,BG=324mg/dl(约18)。尿PH=4.7。请问:(1)该血气结果数据准确吗?(2)患者是否存在酸/碱中毒?(3)原发酸碱失衡是呼吸性的还是代谢性的?(4)其代偿是否在合理的范围?(5)患者还存在其他类型的酸碱紊乱么(单纯/混合)?(6)发生酸碱失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第42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酸碱失衡判断要领一、目的:验证结果正确性第一步:判断结果准确性——H-H公式。二、目的:把四种酸碱失衡初步定为一种。第二步:判断酸与碱——PH值。第三步:判断原发酸碱呼或代——PCO2。三、目的:确定其它酸碱失衡第四步:判断代偿反应得当否——代偿公式。四、目的:分析所有酸碱失衡及原因第五步:评价阴离子间隙(AG)。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