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爱心激荡》 论文.docx

《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爱心激荡》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爱心激荡》学生有了爱心,就有更多的同理心,在理解文章和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容易,同时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距离都会拉近,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打造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爱心激荡

摘要:培养学生的爱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学生有了爱心,就有更多的同理心,在理解文章和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容易,同时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距离都会拉近,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打造高效课堂。小学生爱心的培养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有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心;现状;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提升学生的爱心不仅仅是为语文课堂的教学锦上添花,还能让学生养成这一良好的品德,在学习中有更多进步,对学生的成长也能有较积极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心也无需刻意和大费周章,教师可以借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对于课本本身的学习,从生字词到文章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多停留在当前的能力方面,对于爱心的培养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甚至可以说忽略了学生的爱心培养和激发,这种教学方式和思维虽然能够保证学生短期的语文学习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能力,也失去了不少成长的机会和指引,当前未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把爱心作为教学任务之一的主要原因有:

1.教学思维死板

教学思维固化是很多教师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但教师的思想依旧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很大影响,例如在课堂中教师仍然是课堂主体,教学节奏还是按照教师的来等等,这就让学生失去了参与感,只能被教师推着往前走,爱心培养就更谈不上。

2.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生需要新奇的方式来被吸引,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一来会让学生产生疲倦感,二来也不利于学生爱心的激发,在学习中效率就会被拉低。

3.教学评价单一

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二者的评价标准大都停留在成绩和教学效率上,这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导致学生为了得到教师良好的评价,给教师留下好的印象,更愿意朝着成绩去努力,而教师为了给学生好的学习体验,更多的会在乎教学效果,大方向出现了失误,这就导致爱心的培养和激励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少之又少。

4.未尊重学生学习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未看到学生需要被激发和培养起爱心,一直按着自己的节奏在进行教学,学生的节奏有时和教师不一致,也无法反馈给教师,在教学中未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就导致师生配合不和谐,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教学问题屡见不鲜,只有教师开始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语文课堂中学生爱心才能被激发出来。

5.教学未激发学生兴趣

在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时开小差,不认真听讲,通过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心,让爱心在语文课堂中激荡,学生的兴趣才能被引发出来,更认真投入进行知识的吸收,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无法达到这一目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关于学生爱心培养方法

培养学生的爱心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让教师指引学生,让学生之间互相影响,这样才能达到课堂中学生爱心整体提升的任务,也能为良好的课堂氛围打好基础。

1.更新教学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师生之间的地位,教师并非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角色,而是帮助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可以有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计划,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及时调整,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教师更新教学思维之后就能了解到爱心培养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以各种形式融入爱心激发的过程。比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文章的学习时,学生只有爱心被激发出来才能更快走入场景中,才能感同身受,了解到在寒冷的冬夜瑟瑟发抖的小女孩的绝望,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结局,教师可以先利用情境导入的方法,让学生回忆冬天最冷的时刻,然后再用短片让学生大概了解文章背景,首先把学生的同理心和爱心调动出来,最后再进行文章的讲解,这样一来,学生进行学习时精力就会集中到文章上,对于文章的解读也能更加透彻,相比教师单刀直入没有进行爱心铺垫,直接按自己的计划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更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显著提升。

2.多样化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爱心,还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心,在这一过程中也是多样化教学的过程,如果一成不变,那么激发爱心就成了形式主义。比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时,教师希望激发学生的爱心,从而让学生跟张秋生一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梧桐树的图片给学生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站在当时作者的角度看梧桐树叶,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形容自己看到的场景,跟课本中作者的描写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来,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就能被激发;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希望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心,从而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就可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