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高中数学知识方法汇总
(理)(2020-06-12)
第一部分集合、复数、简易逻辑、不等式
一、集合:
1、集合共有个子集,有个真子集。
2、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子、交、并、补、全,空集最讨嫌)
二、复数:
1、基本概念:复数的实部,虚部,纯虚数,共轭复数,复数的模。
2、;
3、;;.
三、简易逻辑: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如果,那么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
2、“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
(原)命题“若,则”的否命题是“若,则”;
而命题的否定则只是否定其结论。
3、全称命题:;其否定:
特称命题:;其否定:.
不等式:
不等式的性质:(如:倒数性质)
不等式的证明(或比大小):
(比较法(比差、比商)、函数单调性法、中间量法、放缩法、(三角)换元等等)
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等等)
重要不等式:①;
②;()
即:(结构:积、和、平方和、和的平方)
(在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紧扣“一正二定三相等”三个条件。)
③(三角不等式,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
5、不等式的应用:
如:定义域、值域(最值)的求法;单调性的推断;
特别地,求参数取值范围时,常常分离变量(或分类讨论)再求解。
其中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等问题常常转化为最值求解。
6、线性规划:(注意三类目标函数,如的几何意义)
附:不等式转化为最值问题:
①、对任意,都有恒成立;(恒成立呢?)
②、对任意,都有恒成立。
③、存在,使得成立;(使得成立呢?)
④、存在,使得成立;
⑤、对任意,都有恒成立。
⑥、对任意,使得成立。
⑦、存在,使得成立。
⑧、存在,使得成立。
第二部分函数、导数
一、“定义域”问题:●●●研究函数时,定义域优先●●●
1、中的;中的;中的;2、实际问题
二、“值域”问题:
1、基本函数的值域(如:)
2、二次函数常用配方法;
3、分式函数常用分离整式法(如:)
4、(均值)不等式法;(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
5、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数形结合(如:利用几何意义求解(圆、椭圆
两点间的距离、两点连线的斜率、线性规划等)等方法。
三、“单调性”问题:一图二导三观察(变化)
1、图象法(掌握双勾函数和()的图象)
2、导数法(注意:若递增,求所含参数时,则应满足●●●)
3、观察法(观察y随x的变化如何变化。如:增+增→增;复合函数“同增异减”)
●●●多个单调区间轻易不要用“”●●●
四、“奇偶性”问题:(定义、图象、赋值法)
1、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
2、偶函数无奇次项,奇函数无偶次项。(如)
3、为偶函数为奇函数;为奇函数为偶函数
4、几类常见奇函数:,
5、求奇(偶)函数式中的参数时,常用赋值法。
如:奇函数若在x=0处有意义,则有。
五、“周期性”问题:的周期为T。
六、“对称性与周期性”问题:
1、若f(x1)=f(x2),且(常数),则有对称轴
2、若f(x1)+f(x2)=0,且(常数),则有对称中心
3、若f(x1)=f(x2),且(常数),则有周期。
4、f(x+a)=-f(x)或f(x+a)=eq\f(1,f?x?)或f(x+a)=-eq\f(1,f?x?)
5、若函数具有两个对称性(对称轴//y轴),那么这个函数一定具有周期性,且:
对称轴x=a,x=b;对称中心(a,0),(b,0);
对称轴x=a,对称中心(b,0).如:
七、“零点”问题:(方程法、定理法、图象法)(二分法)
注意:1、超越方程需善于观察求解,或图象了解根的情况;
2、用零点存在性定理时,常结合单调性判断;
3、已知函数的零点个数求所含参数时,或分离(参变量)或分类(讨论)
(分离变量,转化为的解的问题,并注意数形结合)
八、“图象变换”问题:
平移:;
(点按平移后得点,则
2、伸缩:;
3、翻折:;
4、中心对称:
(另:互为反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九、导数及其应用:
1、导数的几何意义:
2、求切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已知切点时,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不知切点时,需设切点坐标,并结合“切点既在切线上也在曲线上”等条件求之。
注意:(1)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与曲线过某点的切线的区别;
公切线问题:(分别求两曲线的切线方程,统一化为斜截式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大类病人长期医嘱模板.pdf VIP
- 写作simon大作文笔记.pdf VIP
-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单元测试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含答案) (1).pdf VIP
- 雷克萨斯CT:雷克萨斯CT用户手册|雷克萨斯CT说明书电子版|雷克萨斯CT保养手册.pdf
-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ppt课件.pptx
- 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母婴护理项目技术工作文件.doc VIP
- 2025拱墅区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二》教学配套课件.ppt VIP
- 第十一章植物的遗传转化技术PPT.ppt VIP
- 燃气管道安装规范.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