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说“木叶”》PPT优秀教学说课复习电子课件.pptxVIP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说“木叶”》PPT优秀教学说课复习电子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木叶”

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林庚(1910—2006),字静希,福建福州人。现代作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历任清华大学助教,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诗集及《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

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是建构诗歌大厦的基石。诗人往往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之上,来表达情感,寄托思想。因此,我们阅读诗歌,只有搞清了意象的审美内涵,才能把握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本文就是一篇探究意象形成与特点的文章。

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

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2.写对字形

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3.掌握词语疏朗:稀疏而清朗,不繁密。窸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迢远:遥远。

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4.词语辨析不落言筌·不落窠臼

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一字千金·一字千里

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质,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

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一】把握文章结构思路1.根据提示填空。通观整篇文章,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奇怪现象,即①,并且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②和③。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提示:①“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②含有落叶的因素③有颜色的暗示性

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2.在第1段中,作者列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的诗句,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提示: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由此引出文章论说的对象和主题——木叶。3.第5段与第4段是怎样的关系?有什么作用?提示:第5段在第4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木”为什么“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个特征,引出语言“暗示性”的问题,过渡到“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二】分析文章内容4.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的含义?提示: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5.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提示: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真正的目的是阐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6.作者列举萧纲、陶渊明、柳恽、沈佺期等人的诗句,意在说明什么?提示:这里作者采用了例证法,指出古诗中喜用“木叶”而基本不用“树叶”的现象,得出“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的结论。作者这样写,暗示出“木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概念,为后文深入论说“木叶”张本。

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7.从林庚先生的观点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有什么独特的审美意味?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一意味的?提示:“木叶”是秋风中飘零的透些微黄颜色的叶子。这是由“木”的艺术特征决定的,“木”不但暗示着落叶,而且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课文采用了举例说明、比较说明的方法:曹植诗中的“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是碧绿柔软的叶子;屈原诗中的“木叶”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二者的颜色、质感、密度、动感均有差别。司空曙诗中的“黄叶”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飘零之意,而且颜色湿黄而非枯黄。“木叶”是风中飘零的黄叶,属于风的而不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是典型的清秋性格。

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8.结合课文内容,根据示例,赏析下列诗句中“木叶”意象的作用。提示:①以“木叶”“江波”“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生发出浓重的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②“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与洞庭水浩荡的波纹相似,极其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③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引发了诗中主人公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思念

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三】鉴赏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过站内信息告知,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