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屈原(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xVIP

17 屈原(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九年级语文下册的统编版《屈原》中,有一个名为“橘颂”的章节,展现了屈原与旧世界的决绝之心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揭示了屈原为了国家和个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主题,同时通过描绘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悲悯

17屈原(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17课《屈原(节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剧本特点和阅读的方法。

2.关注戏剧冲突及舞台说明,把握戏剧的主题。

3.通过鉴赏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4.解读独白中的物象,理解郭沫若创作该主题的用意。

【教学重点】

1.了解剧本的特性和阅读方法,掌握剧本的基本要素,如角色、情节和舞台说明等。

2.深入理解屈原的戏剧冲突和舞台说明,把握其主题和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1.通过鉴赏屈原的台词,感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理解他的情感和思想。

2.解读屈原独白中的物象,理解郭沫若创作该剧的深层用意和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看视频,了解屈原一生。

2.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它在重庆一上演就赢得了全城空巷的轰动效应。该剧所塑造的屈原的光辉形象成为当时鼓舞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就走进《屈原》的第五幕第二场,

近距离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2.了解背景

这是一部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3.了解作品

《屈原》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虽然只写了屈原一天的生活经历,却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这篇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

决绝的心声,充溢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4.字词积累

①正音正字

靳(jìn)尚俄顷(qǐng)商於(yú)脚镣(liào)

瘦削(xuē)污秽(huì)稽(qǐ)首咆哮(páoxiào)

木梗(gěng)虐(nüè)待三闾(lǘ)樘(tāng)戦鞯(tà)鞯

②理解词义:

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殇,战死者。

诡谲(guǐjué):狡诈,狡黠。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伫(zhù)立:长时间站着。

睥睨(pì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驰骋(chěng):(骑马)奔驰。

播弄:摆布。

雷霆(tíng):雷暴;霹雳。比喻威力或怒气。

三、活动一:掌握阅读策略

过渡:

戏剧不同于散文、小说之类的文体,它有独属自己的文本特点。因此,在学习《屈原》之前,

我们首先要知道阅读剧本的几个阅读策略。

1.请把这篇课文与《孔乙己》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课件展示《孔乙己》片段与《屈原》片段)

明确: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学依据,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台词(对话、独白、旁白)

舞台说明(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等)

2.阅读教材95页知识短文,圈点勾画出剧本阅读的策略。

明确:

剧本阅读策路: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意;

(4)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

(5)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关题。

3.舞台说明包括有什么作用

明确:

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四、活动二:品析核心剧情

过渡:屈原,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理想的追求者,他的故事,将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激情与冲突

的世界。现在,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屈原》的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