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苏轼励志故事
苏轼励志故事(通用15篇)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
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以下是小编精心
整理的苏轼励志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励志故事篇1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
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
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
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
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
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
一斑。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
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
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
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
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
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
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
“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
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
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
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
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
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
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
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
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
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
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
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
有忘记。
苏轼励志故事篇2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
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
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
门,一定要进。
考官……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
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
吟出上联: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
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
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
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
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
李,请李属对。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
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
为难。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
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
无对绝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