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模型思想,促进深度学习 论文.doc

渗透模型思想,促进深度学习 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渗透模型思想,促进深度学习

【摘要】

模型思想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数学模型是沟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知识本身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通过组织高质量的思维活动,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在感悟模型思想过程中富有智慧,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

模型思想渗透深度学习数学素养

深度学习是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模型思想是指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去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数学模型是沟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从广义上讲,一切数学概念、公式、数量关系、图形、表格,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算法系统,都可以称为数学模型。狭义上,数学模型专指对一个个比较复杂的具体情境所建立的,旨在解决具体问题的、特定的模型。模型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想问题、办事情。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将更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模型思想主要体现在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抽象表达过程,以及相应的列方程(或比例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此外,在间隔排列规律中探索中,借助对应可让学生感悟模型思想,在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中,借助变量关系的表达,也可让学生感悟由模型思想派生出来的函数思想。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模型思想。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数学知识使模型思想得以“显化”;通过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凸显模型思想的价值;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教学,逐步提高学生对模型思想的感悟水平。下面就模型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谈几点体会。

一、在探索排列规律中,挖掘并渗透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方法具有内隐性,只有将知识背后的模型思想挖掘出来,并融入到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领悟蕴含其中的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的生长才有厚实的土壤。例如,首次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的探索规律时,我根据问题所包含的各种情况采用分类教学,总结出不同的结论,但我发现学生对间隔排列的规律,即“加1”、“减1”、“不变”理解不透彻,经常不知所措。通过反思,重读文本,我发现“间隔排列”的数学本质,即一一对应的思想,没有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再次执教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连一连、圈一圈、比一比,得出“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的规律。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对应思想”透过数学思考活动得以“显化”。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的体会,在后面的教学中,我继续引导学生自主操作探索间隔排列的“■”和“●”的数量关系,如“■”摆10个,“●”最少有几个?最多呢?通过完善对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数量关系的认识,在相近但有变化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一一对应”数学思想方法的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盆花的排列规律是按3盆花为一组,且每组里花的颜色都不同,而彩灯的排列规律是按每4盏为一组,每组都按“红灯、紫灯、绿灯、紫灯”的顺序排列。其中每组里有两盏一样的紫灯,为了区分盆花和彩灯的排列规律,让学生理解规律,必须紧紧抓住周期排列规律背后的一一对应思想。

而在发现了彩灯的排列规律后,引导学生尝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第20盏灯是什么颜色的?有了前面学习盆花规律的基础,有的学生通过画图发现第20盏灯是第5组的最后一盏,而每组的最后一盏是紫灯。也有的学生通过计算,根据20÷4=5,判断第20盏灯是紫色的。计算的方法显然体现了数学推理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1002盏灯是什么颜色?当学生说出第1002盏灯是紫色时时,引导学生比较,怎么第20盏和第1002盏都是紫色?20÷4=5(组),1002÷4=250(组)……2(盏),说明不管是多少组,只要是一组的第二盏或者第四盏,即紫灯,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模型的思想。

除了《间隔排列》,《简单的周期》,植树问题、敲钟问题、锯木头问题等都属于间隔排列的典型情境,在解决上述不同情境的问题之后,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体会这些问题的相同结构,反思其中的抽象思想和模型思想。

二、在数量关系抽象表达中,感悟模型的力量

数量关系是数据与数量变化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模型。而数学模型的建构,需要学生经历“具体→抽象”的归纳概括过程。

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中初步体会了加减乘除都是解决一类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在二年级学习中能够提炼实际问题的具体数量关系式。而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最新的修订中,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又增加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内容。这一内容,一方面体现了“由生活到数学”的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