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VIP

【++初中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短文两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2.通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分析陋室的特点。

3.结合文本分析运用的类比等写法,体会其妙处;分析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所体现作者高尚的志趣追求。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分析陋室特点。

2.结合文本分析运用的类比等写法,体会其妙处;分析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所体现作者高尚的志趣追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可以穿越成为一个古代人物,你想成为谁?(预设:苏轼、李白、杜甫……)今天你有一个机会穿越千年,成为诗豪刘禹锡。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世界。

二、教学环节

(出示课件,任务一:结合背景,初识陋室)

???(过故事页并选择,了解《陋室铭》的创作背景,初步感悟刘禹锡的精神品质。若选择错误,择回到故事第一页重新开始。)

?????师:同学们,刘禹锡少年成名,后因变法失败,得罪权贵而多次被贬,被贬时间长达23年之久,成为了被贬时间最长的文人。官场上不得意,却也成就了他“诗豪”之名。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流传千年的骈体铭文《陋室铭》。

?????知识补充: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1.学生自读,感受音韵美。(读完后教师点出韵脚:名、灵、青、丁、经、形、亭押ing韵)

2.学生朗读。(在朗读后,点评朗读效果(骈散结合音韵节奏)),

3.字词翻译。(提醒注意倒装句式和重点字词解释)

4.再次齐读。(注意节奏)

师:同学们,本文的课题为《陋室铭》,那刘禹锡眼中其室真的陋吗?下面我们身入陋室,感悟作者的情怀。(出示PPT:任务二:身入陋室,感悟情怀)

创设情境:你住进破房子的消息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各种言论层出不穷。请你为民众解答疑惑。

(此环节:出示课件民众问题,学生先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最后一题可同桌讨论交流观点后分享。教师在次过程中书写板书。)

1、看到网上说您房子很破的言论,您有什么看法呢?此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刘禹锡是否真的觉得陋室陋的问题。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景(环境之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人(交往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事(生活情趣之高雅)

陋室不陋

??????????

2、请问您写诸葛庐和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呢?

补充资料:

??诸葛庐,诸葛亮成名前所住的草庐。

??诸葛亮,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军事家、文学家,蜀汉名丞,一生助刘备匡扶汉室,志在平定天下。

??子云亭,扬雄成名前的住所

???扬雄是汉赋名家,他不愿趋炎附势去作官,而自甘淡泊来写他的辞赋。在文中揭露了当时朝廷擅权、倾轧的黑暗局面,为百姓振臂高呼。

??这是类比的手法,以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陋室,是在说明我的陋室不陋;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我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政治上建功立业,文学上万古流芳。

注:开头写“山”和“水”也是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伏笔。

?

3、那您在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又为何意呢?

??补充资料: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当时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身处贫困而不怨,身处逆境而不忧,这就是君子的高洁傲岸!君子的安贫乐道!(唯吾德馨)

文章结尾引经据典,是为了突出了您高洁傲岸、不随世俗、安贫乐道的志趣和抱负。表达了您追随孔子的思想以及对自我的勉励。

4.全文没有一个字直接表明作者的志向,却又处处可以读出他的远大抱负,请问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

托物言志

1.定义: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等

2.作用:增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

????师:其实他一生并不顺利,仕途三起三落。多次被贬,却一路高歌,豪气万丈,一生傲骨,满

腔豁达。这样的刘禹锡怎么可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高贵的心?所以,《陋室铭》不是一个

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与安慰,而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

??小结(师生合作总结):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