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与发展前瞻.docx

近十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与发展前瞻.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十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与发展前瞻

一、引言

2022年,习近平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这一论断揭示了教学话语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就必须抓住思想政治教学话语这一关键要素。近年来,学界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开展学术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薄弱之处。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当前研究的基本状况,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发展趋势提出展望,希望为未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参考。

二、整体态势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各类意识形态话语不断交锋,各种社会思潮同台竞技,影响了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信息的认同和接受。因此,学者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展开研究,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2012年,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载体和工具,为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及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支撑,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也越加受到学者的关注。可以说,过去十年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发展的“黄金十年”。[3]从研究成果来看,在课题立项方面,自2013年以来,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有16项,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学术专著共有28本。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截至2023年8月,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共有637余篇(CS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3篇),学位论文151篇(硕士论文145篇,博士论文6篇)。由此可见,随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相关课题的研究,无论是专著出版数量、课题立项数量,还是文章发表数量,与十年前相比都呈现出成倍增长的态势,研究成果在不断丰富。

(二)研究内容从基本概念向经验现象拓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内容在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也不断转向对现实问题的分析。随着研究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什么”的问题不断明晰,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从整体上构建系统的研究体系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者将研究内容拓展到了对经验现象的研究,研究问题更为具体,表现为围绕不同环节、不同课程、不同传播渠道、不同的主客体与不同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变及话语权、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4]例如,在“三全育人”的教育方针引导和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由思政课教师拓展到辅导员、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及专业课教师等,形成多元育人主体。把研究对象从泛指意义上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具体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工作主体,探索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和话语转换等问题,研究更加凸显针对性和专业性。

(三)研究视域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拓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在成果不断增多和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的基础上,研究视域也在不断拓宽。一方面,研究的理论视角不断拓展,这主要表现为研究逐渐从单一学科视角发展到多学科视角的变化。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出发,逐步拓展理论视角。有学者以传播学为视角,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看作一种传播载体,探索话语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规律[5];有学者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蕴含的话语思想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的可能性[6];有学者则以功能语法理论提供的方法考察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精炼度、吸引力、准确性等[7]。另一方面,研究领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深化。网络时代、人工智能、智媒时代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向。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成为话语转换创新的实践背景。人工智能的赋能有效提升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渗透力与引领力,但也存在弱化话语认同的风险。因此,学者围绕新媒体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点、智能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的内在关联、网络时代话语权的建构及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

三、热点论域

通过梳理已发表的文章发现,已有研究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基本特征与功能、现实困境与解困路径等展开,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基本框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研究

概念界定是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也不例外。学者首先试图澄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什么”,但当前学界对其内涵的理解尚未统一。董世军等人最早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即“活动主体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一定方式表达出来的指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话语”[8]。邱仁富基于以上理解,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