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与融合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docx

多元与融合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元与融合: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一、引言

通识教育也称通才教育、博雅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提升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1]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高度重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积极推进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03年,我校设立了“独秀大讲坛”,广邀社会各界名家精英开坛讲学,在桂林各大高校和桂林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2006年,我校牵头联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三所桂林市本科院校申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并获得教育部批准。随后,我校整合校内优质资源,推出了以“女大学生素养”“中国传统文化”“桂林山水中的文化印记”“创新的奥秘”“中国―东盟社会历史与现实问题”“历史与科学的交响”“话说桂林”等系列讲座为代表的素质教育文化品牌,涵盖文化、科技、历史、社会、心理等多个领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高品质的文化大餐,极大地提升了其文化素质水平。2015年,我校与东西部高校联盟、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超星尔雅等平台合作,引进了380余门次网络通识课,并自建了公共必修英语课程、公共必修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等一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样化的课程选择。2018年,我校评选出首批10门通识核心课程,并对课程进行建设。2019年,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我校对通识教育进行升级改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通识教育讲座,进一步推动通识教育的落地实施。2021年,我校成立通识教育中心,全面统筹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工作。在这一系列实践中,我校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工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研究旨在以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实践为例,探讨通识教育课程的理念设计、目标设定、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多元与融合的课程理念与目标

(一)多元化的理念

1.立德树人是根本

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全人教育和完整教育。[2]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不仅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且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必须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核心理念进行。通识教育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秉承价值导向、知识导向和能力导向相融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

2.公民教育是基础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的公民。[3]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发挥通识教育课程的价值引导和品德塑造功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素养提升是关键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通识教育课程则是高等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具有学科化、专业化倾向。[4]通识教育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别于专业课程的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素养的培育,发挥拓宽大学生视野,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人文素养、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效交流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融通化的目标

1.成就复合型人才

当前,我国高校在通识教育理念上多以基于结果的理念、普适性的理念为主,注重结果,强调培养“清一色”的高素质人才。[5]关于高等教育专注于“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的争论由来已久,而目前的社会方向更倾向于复合型人才。为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通识教育有助于打破分门别类的学科壁垒,建立不同专业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结,培养多学科交叉、文理交融、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综合型的优秀人才,让学生根植中国文化、关注国际热点、具有国际视野。

2.贯通多学科内容

通识教育是一种传授普遍知识的教育,目的在于突破专业教育只专注于某一学科知识的局限,使学生能够广泛涉猎“普遍知识”。[6]因而,通识教育课程应覆盖多学科领域,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我校以“独秀大讲坛”为载体,精心设计通识教育方案,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了包含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公共艺术与“四史”教育等内容的通识教育讲座及课程体系,在内容上涵盖了传统文化与政治理论、历史哲学与语言文学、经济法律与社会文明、自然科学与信息技术、形势热点与创新创业、艺术体育与生命健康、教师教育与职业发展等模块,体现通识教育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融通化的特征。

3.贯穿教育全过程

通识教育是一种贯穿大学生涯全过程的教育。因此,通识教育不能局限于课程、课堂,还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撑体系。[7]我校不仅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公共体育、创新创业基础等必修课程,还开设了人文社科类、自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