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第9章 醇酚醚-线下讨论参考资料.doc

(236)--第9章 醇酚醚-线下讨论参考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料1

从反应机理总结醇与卤代烃性质

1醇的亲核取代反应

醇羟基是一个极差的离去基团,不能直接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一般是将醇在强酸下变成质子化的羟基,或转变为磺酸酯再进行亲核取代,把极差的离去基团转换成较好的离去基团,使碳氧键容易发生断裂.

通式:ROH+HX?RX+H2

醇的反应活性:烯丙醇,苄醇叔醇仲醇伯醇

HX的反应活性:HIHBrHCl

1.1伯醇亲核取代

在质子酸或Lewis酸(如ZnCl2)催化下:

大多数伯醇(SN2

质子化后的醇羟基离去能力增加,受到卤原子亲核作用而脱去,因伯碳正离子稳定性较差,故在进程中不会生成。

1.2仲醇、叔醇和空间位阻大的伯醇亲核取代

仲醇、叔醇和空间位阻大的伯醇(????1机理),有重排产物。

质子化后的钅羊盐或络合物的离去基团容易离去,形成稳定性较好的正碳离子。

1.3醇的其他亲核取代反应

醇与氯化亚砜反应,加入吡啶,机理为SN2反应,发生构型翻转

与无机含氧酸反应,通常伯醇按SN2机理,叔醇按SN1机理。

2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卤代烷中,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易被亲核试剂进攻,结果是卤原子以X-的形式离去,碳正离子与亲核试剂结合形成新的稳定化合物。表观看来,就是亲核试剂取代了原来卤代烷中的卤素,这就是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

反应活性顺序为:CH3XRCH2XR2CHXR3CX

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用一个通式表达如下:

式中,Nu表示亲核试剂,一般带有负电荷或未共用电子对,对正电中心有亲和力;L表示离去基团,在此类型反应中,通常是指被取代的卤原子,以X-形式离去。

在此反应中,旧键(R—L)的断裂与新键(R—Nu)的生成可能有两种情况。

2.1卤烷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

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有关,第二步反应在第一步反应后进行。第一步反应中,离去基团L的离去速率慢,是总反应的决速步。这样的反应机理被称为SN1反应,第一步产生碳正离子中间体,中心碳原子是sp2杂化,具有平面构型,使得第二步反应中亲核试剂从碳正离子平面的两侧进攻,导致取代产物中构型保持与构型转化几率相近;同时,碳正离子中间体受结构稳定性影响,常伴有重排现象。

2.2卤烷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

SN2反应中,亲核试剂从离去基团背面进攻中心碳原子。在过渡状态,进攻试剂、中心碳原子和离去基团处在一条直线上,而中心碳原子和其它三个基团处于垂直平面上,过渡态的中心碳上连接有5个原子或基团,能量高,不稳定。反应的最终结果是Nu从另一侧“挤走”(取代)L基团,反应物分子发生Walden转化,即构型翻转。

2.3亲核取代反应总结

(1).不论是醇还是卤代烃,离去基团越容易离去且生成的正碳离子越稳定的越容易发生SN1反应。

(2).级别较低的醇以及卤代烃,易发生SN2反应,得到与原构型相反的产物。

(3).SN1反应中,若羟基或卤素所连的是手性碳原子,因亲核试剂在其正反面进攻几率相同,会得到外消旋体。

3消除反应

3.1卤代烃单分子消除反应(E1)

E1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中心碳原子与离去基团的键异裂,产生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是决速步。

第二步是碱提供一对孤电子,与碳正离子中的氢结合,碳正离子消除一个质子形成烯烃。

E1反应与SN1会发生竞争。若OH-进攻中心碳原子则生成取代产物,若进攻β-氢原子则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

3.2卤代烃双分子消除反应(E2)

如图所示,OH-接近β-H与之结合,同时X带着一对键合电子离开中心碳原子,电子云重新分配,最后旧键完全断裂,新键完全生成,形成烯烃。

α-C—X键和β-C—H键同时断裂,反应一步完成,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和强碱的浓度都成正比,故称为双分子消除反应历程(E2)。实验表明,在E2消除反应中一般发生反式消除。

3.3醇的脱水反应

乙醇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两种脱水反应,一种为分子间脱水,是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SN2)。在双分子消除反应中,第一步乙醇先质子化,乙醇进攻质子化醇的a-C,形成一个能量较高的过渡状态,这个过渡态通过超共轭来稳定,这一步是反应的决速步。

另一种是分子内脱水,遵循单分子消除反应机理(E1)

乙醇质子化脱去水,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这一步是反应的决速步。符合扎伊采夫规则、存在碳正离子重排。

竞争反应:分子间脱水成醚(SN2)

取代反应中醇C-O键断裂和醚键生成同一步完成,消除反应在形成碳正离子的过程中还要拉长β-C-H,并使之断裂。因此取代反应的活化能比消除反应活化能小。从能量上可见,低温有利于乙醚生成,高温有利于乙烯生成。

发生分子内脱水的难易:碳正离子稳定性:3°>2°>1°

叔醇最易,仲醇次之,伯醇最难。

烯丙型、苄型醇脱水以形成稳定共轭体系的烯烃为主。

当脱水后的产物有

文档评论(0)

158****6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