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讲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含答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docx

第32讲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含答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2讲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备考导航】

课标引领

真题印证

数字备考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3.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湖北卷·5·科举制

2022·山东卷·4·明朝监察制度

2022·湖北卷·5·明朝科举制度

2019·全国Ⅱ卷·30·党工作重心转移

2017·上海卷·15·民国官员的管理

1.“一个原则”: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是国家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国家治理的需要

2.“两个主题”:官员的选拔和官员的管理

3.“两条线索”: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监察与考核;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相关内容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官员选拔:(西周至春秋)世官制——(春秋战国)荐举制和功劳制——(汉武帝时期)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

2.官员管理

(1)考核办法:秦汉时期主要是上计制。但魏晋南北朝时期考核大都流于形式。

(2)监察制度:秦汉建立起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时建立刺史制度。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官员选拔:实行科举制。隋唐时期以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两宋时期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2.官员管理

(1)考核办法

①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

②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宋朝制定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2)监察体系

①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

②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实行台谏合一。

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官员选拔

(1)元朝在1314年恢复了科举制,但仍然时断时续。

(2)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教材开发]结合教材“历史纵横”——明朝科举考试中的南北卷制度。

思考:南北卷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科举制度,它使得各个地方利益能够得到妥善安置和均衡,并且在巩固国家稳定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解历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2.官员管理

(1)考核制度:明朝有考满和考察;清朝包括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2)监察机构

①元朝的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有御史台,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②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纠察内外百官和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③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但都察院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

【误区警示】监察制度和谏议制度的区别

(1)从对象上看:前者是君对臣、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后者是臣对君的监督。

(2)从所处的地位上看:前者的机构、制度越来越完善,地位越来越重要;后者的作用越来越小,直至取消这一制度。

(3)出现这种区别的关键在于中国封建社会专制皇权不断强化,其他机构和制度都是为加强皇权服务的。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晚清科举制度的沿革

1898年

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并废八股,以时务策命题

1901年

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设蒙养学堂

1905年

废除科举制

2.选官制度的改革

(1)新政开始后,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2)1905年废除科举后的主要选官方式: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以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为依据,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

2.北洋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

(1)考试选官: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建立。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

(2)甄别选官: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

(1)公务员制度的建立: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2)主要内容

①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并颁布《考试法》等一系列法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②对一般在职人员,国民政府也效仿北洋政府,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

(3)局限性:在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概念阐释】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孙中山选拔文官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首。他所说的德,不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而是以符合“三民

文档评论(0)

有料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