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作业设计的误区.docx

中小学作业设计的误区.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作业设计的误区

国家教育部的“双减”政策下发之后,在社会上掀起了巨大的风波,但是振臂高呼的声音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强烈,对于应试教育的适应让家长们不敢轻易追逐减负的潮流,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在思考怎样去适应政策与现实的差距。其中关于作业的布置又重新被我们提上思考的日程。

首先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的作业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作业设计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老师进行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应试

首先,我们应该考虑作业设计的目的。也许我的说法过于直接,但是我想我们只有正视出现的问题,才能坦然去分析和看待它。我们平时进行作业设计的目的大家不比去否认,百分之八十的都会认为是“应”“试”。

“应”有双重的含义:第一层是指应付学校的检查。几乎每一所学校再学期中和学期末都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评比和展示。于是我们不得不在日常给孩子们布置一些抄抄写写画画的作业,以便于应付这样的检查。第二层含义是适应和迎合。也许有一些老师在因为种种原因对于常常使用的作业方式并不认可,但是为了迎合所处环境中绝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或者整体的环境,不得不按照大家的想法和做法去做。“试”大家应该都能够理解,就是所谓的考试,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等,任何一各阶段的考试都对会对老师和孩子们的心里造成很大的影响。考得好,所有人都会认为我们做的好;一旦考不好,之前所做的努力将会被忽视。

出于“应试”的目的,我们的老师就会认为的作业都是为了考试做准备的,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做到所有的题目。当应付考试成了教师作业设计的目的时,那么抄抄、背背、默默,以及大量相关考题的训练自然就成了作业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对于语文和英语这一类的语言学科来说,我们看到了太多反复地抄、背、默和大量的考题操练,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后时间,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发现。题海战术也会有两面性:做得多了,会见到更多的题型,但是我们不可能覆盖所有的题目,缺少思考的题海战术,会让孩子们在遇到新的题目时茫然失措。

误区二∶作业就是要回家完成的

作业,就是回家作业,这几乎是人们普遍的观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作业的完成地点来说,作业可以分为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顾名思义,课堂作业就是指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完成的教师布置给孩子们的作业;而家庭作业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另一类是指回到家里之后孩子们要完成家长给布置的作业。同时按照作业的形式来分的话,我们还可以将作业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3类。

那么根据作业的分类,思考一下自己平时布置的作业类型就能够非常明显得到下面的两个结论:

家庭作业多于课堂作业:之前看到的一本书中提到,很多国外的学校,老师更关注的是课堂作业的设计,让孩子们通过完成作业任务去进行新知的学习和理解,而我们的传统课堂,尤其是语言类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以师生对话为主,解读、分析和挖掘教材是语言类学科课堂上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很少有动笔的机会。至于动笔的作业,都是回家后做的事情。

2、书面作业多于口头和实践作业。这个结论的出现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相对于书面作业的易于评价来说,口头和实践类型的作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一线的普通教师来讲是很难进行合理的评价的,所以大家才会选择既费时又费力的书面作业来设计。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我们非常重视孩子们的阅读教育,许多老师也都不布置了相关的阅读任务,但是却不将如何评价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甚至有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是可有可无的,布置或者不布置没有太大区别。这样的观点,显然源自急功近利的应试心理,毕竞阅读和考试的成绩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然而事实上,课外阅读是比抄写、默写更重要的一种作业。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每日抄写的字词,如果没有再一次的复习过几天就会淡忘;然而课外阅读的过程,能够让以前学过的词语一次又一次地在阅读材料中再现,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这些词语的不同含义和不同用法,能够帮助他们学习感悟和思考,产生联想和想象。

误区三∶抄得越多记得越牢固

语言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的确是有一些需要记忆的部分,例如英语的单词、固定的词组,语文学科中的生字新词、古诗名言、经典段落等。古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不少语言类学科的教师认为,要记得牢固就得多抄写几遍。单词、生字、词语,一般要求每个抄写4~8遍不等,如果默写错误或者没有记住的学生,会被要求订正多遍,甚至依然存在罚抄的做法。这样的反复抄写,只会换来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无法激发学生主动记忆的自觉性,耗时多、效率低,因此抄得越多往往越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我翻看了很多教学设计,并没有找到特别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证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所走进的课堂多是听别人的课,所以因为展示课的原因,大家有意地回避了这个问题。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我们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