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治电项针结合盘龙针治疗中风后流涎.docx

中医诊治电项针结合盘龙针治疗中风后流涎.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诊治电项针结合盘龙针治疗中风后流涎

流涎症(sialorrhea、polysialia)又称唾液外溢症。流涎症不是1种独立性的疾病,而是因涎腺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造成的1组症候群[1]。临床表现有:唾液不自主从口角流出、说话时唾液飞溅、频繁吞咽或外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和社交,导致患者产生自卑及抑郁情绪,中风后流涎症属于中风诸多并发症之一,相较于肢体功能、言语、认知功能障碍,流涎症似乎微乎其微,尚未引起重视,但病症通畅缠绵难愈,给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康复。

本病的西医治疗方案较为单一,以抑制唾液分泌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以阿托品、东蓑若碱为主的M-胆碱受体阻断剂对于中、重度流涎症效果较好,但副作用较大,禁忌症较多,不适合长期服用。肉毒素A是一种有效的神经毒素,但需在麻醉后借助超声波准确定位把肉毒毒素A注入唾液腺内,约6周-6月后需重新注射,其操作要求较高,周期较长,限制了临床推广。手术治疗包括摘除大涎腺、腮腺及领下腺导管结扎或转位、副交感神经切断术等。因其创伤较多,后遗症几率较大,非治疗的首选方案。中医治疗方法较多,多从脾虚、肾亏、心火、气血不足等角度立论,治疗方式多以针刺、方药、穴位刺激为主,临床报道或单用、或联用疗效均可,但中医的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尚不够规范及统一,且众多学者对本病症的认识观点出入较大,难以形成一致的治疗方案推广临床。笔者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解剖,采用电项针结合盘龙针治疗中风后流涎,疗效满意。

1.治疗方案

1.选穴:

(1)风池:针尖微向下,向喉结方向刺入2cm;(2)供血:风池下2cm,平下口唇处,直刺向对侧口唇处约2cm(平颈2-3椎间);(3)止涎:舌下阜上缘,舌系带旁开2.0—3.0mm,左右各一;(4)提咽:乳突前缘,耳垂下缘凹陷处,针尖向前下方直刺1.0—1.5cm,不宜深刺。(深刺可刺中颈内动脉、迷走神经);(5)吞咽:平颏唇沟、胸锁乳突肌后缘,针尖向对侧直刺约1.5—2cm。(5)华佗夹脊:T1~L5夹脊穴,

(2)操作:

①先针刺止涎穴:嘱患者取仰卧位,张口,舌尖抵住上腭,单手进针法持0.30mm×40mm针与口腔底成80°角向舌根部斜刺,进针约20mm(病情较重,感觉迟缓,耐受力较强的患者可针刺至30mm),稍行针后迅速拔出,左右两侧交替使用,每日针刺一次,严禁重度提插撵转。

②电项针:嘱患者坐立位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风池:针尖微向下,向喉结方向刺入2cm;供血:直刺向对侧口唇处约2cm;提咽:针尖向前下方直刺1.0—1.5cm,不宜深刺;吞咽:针尖向对侧直刺约1.5—2cm。上述穴位针刺后撵转行针,得气后留针30min,吞咽、提咽中间行针2次,每次1—2min,风池、供血得气后将两组导线分别连接同侧连接,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通以脉冲电流,采用疏密波,电流量达到头部前后抖动为度。

③盘龙针:取俯卧位,以盘龙针法针刺华佗夹脊穴:0.30mm×40mm针灸针,沿脊柱两侧旁开0.5寸,从上至下,T1~L5左右交替针刺,针尖偏向脊中线椎体方向,针之纵轴与体表呈75°的内斜夹角,进针深度约0.5寸,禁止提插捻转以免造成气胸,不留针,术毕即取针。

2.病案

患者刘某,男性,68岁,2019.09.25就诊于我院,主诉:“左侧肢体无力伴流涎1+年”,患者1+年前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能,言语不清,立即就诊于重医附二院,诊断:急性脑梗死,予对症治疗后肢体功能、言语好转明显,现流涎明显,既往口服阿托品,疗效短暂,且副作用明显不能耐受,现口角流涎严重,痛苦不堪,需随身携带数条毛巾,需定期更换衣物、被单,情绪低落,基本不参加社交活动。患者入院症见:意识清楚,言语少但流畅,言语时大量唾液从口角流出,状如水注,口角闭合状态下吞咽弛缓,数分钟后唾液亦口角流出,蛙田饮水1级,眼神躲闪,左侧肢体无力,搀扶下可短暂步行,上肢近端可自行活动,前屈时连带运动明显,二便正常,睡眠可。舌暗苔白边有瘀斑,脉弦涩,诊断:中医: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西医:1.脑梗死后遗症(左侧肢体运动障碍、流涎);高血压3级很高危。患者主要诉求为解决流涎问题,经估算,患者静止唾液总流率超过30ml/10min,予上述治疗方案,3日后流涎量明显减少,患者诉症状减轻至少50%以上,言语时无明显外流,唾液总流率约为10ml/10min,7日后流涎量基本正常,患者诉基本回归正常,唾液总流率低于5ml/10min,情绪高涨,乐观自信,回归正常生活。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流涎是流涎症的一种[2]。流涎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涎腺分泌旺盛或吞咽障碍。多数中风后流涎病人唾液分泌并没有增加[3],而其中8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或吞咽反射迟钝[4],使吞咽过程的起始至咽腔吞咽期受阻,自主吞咽动作相应减

文档评论(0)

duom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