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课件.pptVIP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归去来兮辞并序1.梳理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和作者的感情脉络。3.熟读并背诵全文,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表达效果,理解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的风格。4.拓展阅读陶渊明的其他相关诗文,分析陶渊明的形象,并探究古代的归隐现象。

重点1.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审、三径、容膝、策、扶老、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2.认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辞”的风格韵味,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和作者的感情脉络。难点1.深入理解景物描写中寄寓的作者情怀。?2.正确理解陶渊明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重点难点

一、扫除生字靡()途惮()欤()稔()田园将芜()轻飏()熹()微壶觞()眄()流憩()矫()首出岫()景翳()翳盘桓()西畴()棹()窈窕()壑()耘耔()东皋()舒啸()课前预习mǐdànyúrěnwúyánɡxīshānɡmiǎnqìjiǎoxiùyìhuánchóuzhàoyǎotiǎohèzǐɡāoxiào

二、阅读思考1.文前的序文交代了哪些内容?它与正文构成了怎样的关系?2.文中作者说自己辞官归家的根本原因是哪句话?3.阅读全文,梳理作者一路归来的先后顺序,思考陶渊明的心灵终归何处。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也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出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令。因厌恶官场黑暗,弃官隐居,躬耕田园。直到晚年,仍不改初衷,最终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作者简介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陶渊明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代表作有诗歌《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并序》等。

《归去来兮辞并序》作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其时陶渊明出任彭泽令。不久他便厌倦了这种官场生活,仅八十余天就弃官归隐,归隐之初作了此辞。全文分“序”和“辞”两部分,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辞”部分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愉快的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写作背景

中国的隐士文化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而又重要的一部分,其文化主体是隐士。隐士是怎样的人物呢?《庄子?缮性》说:“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藏匿)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通‘智’)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意思是说,古人所谓的隐士,并不是自己要有意识地躲起来不让别人找到,也不是有意识地不发表言论,更不是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的智慧与才能,而是因为世道不顺,为了保全自身,他们只好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若到了有道之世,他们自然会出来大显身手。这与孔子所说的“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并无二致。中国的士人,当他们处于顺境、治世时,就出来做官,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抱负,这时他们就是儒家人物,是“显士”;若处于逆境、乱世时,为了自保,他们就隐居避世,成为“隐士”。因此,隐居是古人保全自身的一种方式。资料链接

安能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出身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时代便怀有兼济天下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他29岁开始出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贯穿他的一生。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