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舆论监督新闻的写作技巧.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源期刊网

浅谈舆论监督新闻的写作技巧

作者:王明存

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09期

【摘要】舆论监督报道写作不同于一般新闻写作,因为,稍有差错就会引起麻烦,甚至新

闻官司。因此,写作时要特别讲究策略和方法,只有掌握了一定技巧,才能在起到监督作用的

同时也避免给自己带来烦恼和困惑。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报道写作技巧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

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因舆论监督报道影响大,关注的人多,因此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否则就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甚至新闻官司。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时必须讲究艺术技巧。有哪些写作技巧呢?在此,笔者浅

论之。

一、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有的记者社会责任感很强,采访很认真,但写出来的稿件常出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写作时没有把握好度,说起话来咄咄逼人,不仅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名声,使被批评对象

不能心服口服,还容易使读者反感。

写舆论监督新闻不同于表扬新闻稿。写表扬新闻稿,八分好,讲成十分好,别人只会说你

“吹牛”,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如果是舆论监督新闻,不仅来不得半点浮夸,

还要讲究分寸,不要把话说满,不能感情用事。写出来的每一句话都要有根有据、入情入理,

经得起推敲。

在此列举一篇笔者采写的新闻稿。今年3月,东至县胜利镇农民章某某反映,他在镇街道

一家电视机专卖店购买了一台电视机。今年正月初二,他们一家人到亲戚家拜年,当天中午,

邻居打来电话说他家电视机爆炸引起房子着火。他到家后,家里已烧成一片狼藉,家具、物品

被烧,楼房被烟熏黑。章某某要求电视机厂家给予8万元赔偿。

采访前,笔者联系了电视机经销商和电视机生产厂家,经销商说起火的原因是电视机爆炸

导致的,厂家对此也没有否认。可是,笔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这户人家的桌椅已经全部烧成

炭了。如果是电视机爆炸,邻居听到爆炸声就去抢救,火很快就会被扑灭,桌椅不可能烧得那

么厉害。

龙源期刊网

因此,笔者在写稿时留有余地,没有肯定失火的原因是由电视机爆炸引起的,而是在稿中

建议这户人家找有关部门鉴定起火原因。果然,最后鉴定电视机爆炸是由外部起火引起的。

二、稿件中体现多方声音

有的记者采访时,因为不敢与被监督对象正面接触,仅仅采访当事人一方。有些记者在写

稿时为了支持一方,有意识地强调一方的观点而隐瞒另一方的说法,这种做法是不公正、不客

观的。记者在写稿时应讲究平衡意识,在报道时要给被批评对象发表意见的机会。

如前段时间,《京华时报》刊登的《安徽太湖县安置房如纸糊户主不小心踩穿楼板》文

章。报道了太湖县最大拆迁安置小区自去年年底以来,五十多户居民的房屋陆续出现承重梁、

屋面、外墙裂缝和渗水等现象,部分住户家中甚至出现楼板踩穿、房屋沉降的情况,激起当地

拆迁安置户的普遍不满。

文中,作者不仅采访了安置小区的居民,还采访了被批评对象,如包工头、太湖县开发区

管委会、太湖县国土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太湖县政府。可见,作者给了被批评对象充分的说话

机会,这样的稿件就更加客观公正。

三、借用他人话语批评

写舆论监督新闻稿,一定要客观报道。客观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要避免记者的主观倾

向,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报道事实,在批评被批评对象时,最好借用专家、律师、权威人士的口

来驳斥对方,这样,力度大,更有说明力。

比如,获得第十七届全国省级党报舆论监督好新闻一等奖的《气瓶检测站能否把住安全

关?》一文,内容是,山东省东营市自出租车“油改气”以来,东营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先后批

准建了5座气瓶检测站,目的在于严把气瓶质量关。可是由于增设的检测站过多,又缺乏有序

管理和有效监管,导致恶性竞争,使得原本技术含量颇高、专业性极强的气瓶安检流于形式,

从而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东营市车用气瓶检测站之所以恶性竞争,与当地质监部门放松监管,批建检测站过多有着

直接的关系。文中,作者没有直接批评当地质监部门,而是引用当地特检部门一位人士的话

说:“批建这么多检测站,实在是在财力、人力上的极大浪费。”同时,在稿件中,作者还采访

了石油大学的一名教授的话:“造成这种巨大浪费,是政府部门不切实际、滥批建的具体表

现。而放

文档评论(0)

178****53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