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持续,增换购车主导,充换体系完善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docx

消费升级持续,增换购车主导,充换体系完善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电动汽车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摘要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即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需求供给双轮驱动,以及企业持续投入研发但同时,市场环境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纯电车的产能问题充电设施问题和补贴退坡等问题政府也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升级,并致力于解决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政策市场需求发展技术创新补贴政策充电桩充电设施建设行业趋势总结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政府将继续推进

目录

页数 4 一

6 二

12 三

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向上,引领汽车产业发展深化

需求与产业端双管齐下,共同推动渗透率持续提升高端纯电市场未来可期,整车企业持续投入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向上,引领汽车产业发展深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驶入快车道:市场驱动主导,需求供给双轮齐发

2021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为主导。2021年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新车销量由382.9万台激增至970.4万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9.2%,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持续走高,预计全年可站上40%高位。在需求端,随着新能源产品续航的大幅提升,其较低的用车成本叠加不断丰富的产品功能让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大幅提升;而在供给端,新能源车企均在加速研发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聚焦中国用户,响应多样场景化用车需求,在不断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大力强化补能体系,使得新能源车相对于燃油车的优势正在不断累积,刺激市场需求释放。因此,新能源车产品正在不断替代燃油车,加速成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导产品。

技术突破叠加基建完善,纯电主导中国汽车行业未来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阶段由纯电车主导。2023年纯电新车销售渗透率为23%,而混动/增程产品2023年渗透率也达到11%,且在过去几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抢占了不少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中短期来看,混动/增程车型将凭借其价格、续航里程、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的优势,保持较快的增

长。尤其在诸如长距离自驾游、低县级城市/农村等补能不便等特定场景下,其产品特性能够满足更多用户多元的出行需求。因此,我们认为未来3-5年间,混动/增程产品仍然将保持较快的增长。

但长期而言,纯电车仍是行业终局。一方面,随着锂电池成本结束上行周期,进入回落及稳定阶段,纯电车的制造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与传统燃油车、混动车的成本差距将持续缩小。另一方面,随着纯电技术、补能体系、基建的进一步成熟,纯电车的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扩充。同时,新能源车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一块重要拼图,也支撑着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我们预计纯电车产品将在2035年实现超过70%的新车销售渗透率,成为中国乘用车消费者的主流选择。01

中国本土品牌强势崛起,传统车企突围挑战

本土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激增,塑造品牌新秩序。回顾过去,中国汽车市场以外资/合资品牌为主导。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2023年,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整体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近50%,外资/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则持续受到挤压。这背后的主要驱动要素,来自于中国新能源车产品,尤其是纯电车的快速发展。

2023年,中国品牌纯电车市场占有率高达78%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中,以比亚迪、吉利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为中国纯电市场的中坚力量,

01 中国乘用车销量与新能源渗透率[2022.01-2024.05,百万辆,%]

包含纯电动和插电混动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罗兰贝格

而专注纯电车的新势力品牌如蔚来等表现也愈发亮眼。而外资/合资品牌整体市场份额目前收到较大挤压,日韩系品牌的市场份额收缩尤为明显。02

外资/合资品牌份额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相对较弱的纯电车产品力。在中国纯电产品蓬勃发展的初期,本土品牌通过高性价比车型首先冲击了法系、韩系、美系等以紧凑型、小型车为主的汽车品牌。而在纯电产品面前,日系产品省油、高性价比的护城河也不复存在。面对中国自主品牌不断突破的三电、智能化等核心技术,大部分外资/合资因未能及时进行技术研发、车型布局,也缺乏相应完善的供应链,导致纯电产品力相对较弱、价格居高不下,品牌门槛不断降低,市场份额随之大幅下跌。

中国乘用车、纯电车市场车系格局变化

外资/合资车企对中国消费者及市场洞察的滞后,投资定力不足、转型速度慢更阻碍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扩展。以德系豪华品牌为例,其品牌资产与产品积淀使其市场份额短期仍维持在上游水平,但由于其在纯电车、智能化等方向的研发及供应链进展较慢,在数字化营销、商业模式转型不及预期,用户关系维系亟需优化,其中国市场份额的增长也一直充满挑战。然而,他们在中国进行电动化转型决心也愈发坚定,不断直面挑战,持续加大中国市场资源投入。德系品牌针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也不断进行更深入的洞察,深化运营,强化学习并不断借鉴中国新能源车企创新的商业模式、营销手段等创新,采用更有“中国特色”工具和方法,期待重新获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并不断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03

?榫鯲-??撿眷?[2020-2023?,%]?榫鯲-??撿??[2020-2023?,%]篚榾鯲-??撿??[2020-2023?,%]

霕?

?顫

亍??

舅╚

??

1%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