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分享:用心育人,以爱执教
阅读,教师而言,像一座灯塔,照亮我们教育实践的道路,也让我们在教育的海洋中找到方向,也是我们职业成长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悟和收获。下面我将从作者介绍、书籍介绍、内容感悟三个方面来分享。
本书作者是乌克兰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的教育思想一经在中国传播,就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义,相信每一个孩子是他的教育信条。他重视研究每一个学生,担任校长23年,同时担任科任老师和班主任,长期直接观察学生人数达3700人,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注意培养他们的个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
他的理论不是苍白的,而是有血有肉,五彩缤纷的,他的著作生动地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真实情况。本书共100个条目,每个条目谈论一个问题,共谈论了100个教育问题。这部著作,仿佛一座璀璨的知识宝库,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目前我阅读了其中的7个条目,下面我给大家分享:
感悟1:“哪来的时间,一天只有24小时”。没有时间,这是教育工作的灾难,它不仅打击着学校的教育工作,也打击着教师的家庭生活。那么,教师究竟能不能工作地使自己有空闲时间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予了我们答案。
书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语文老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这堂课上的非常出色,观摩老师和领导们本打算在课上做些笔记用于提问发言,但他们都忘记做笔记,他们和学生一样屏息坐着,听得入了迷,课后,一位邻校的老师问:你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的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这仅花了约15分钟。
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阅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我们的思想江河。每一次公开课、每一次比赛,都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完成,归根到底是我们没有思想大河。阅读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想使备课不成为单调乏味的看教科书,那就请坚持阅读,逐渐形成你的思想大河,使你所教科书成为你看来最浅显的知识,成为你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到这个时候,备课就无需花几个小时了。那么工作效率还会低吗?时间还会不够用吗?
这篇文章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教育技巧的奥秘。
感悟2:“培养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我们老师起早贪黑,辛苦备课教学,但是脑子里想的是学生的成绩和学习,很少思考和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却缺乏方向,孩子将来能否成为有丰富精神世界和创新能力的人,却要打个问号。社会上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对自己的事业充满兴趣,同时执着追求,刻苦钻研,每一位诺奖获得者是这样,比尔盖茨更是这样,因此我们不是只给学生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并成为他的爱好。
我们培养人的目的不只是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我国十多年来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和谐全面发展教育不谋而合。
每次阅读这本书总让我感觉在汲取一种零添加原汁原味的营养,而且回味无穷,很多次使我在疲惫不堪时重新燃起对教育的热爱,执着于对教育的实践。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学无止境,愿我们能用阅读的力量不断充盈自己,用一束束智慧的微光点燃孩子的心灵。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