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学之道《礼记》
东南大学——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止于至善一、情境导入:《大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国,许多高等学府的校训都出自《大学》,你们能猜出下列校训出自哪所学校?
香港大学——明德格物河南大学——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1.“大学之道”原本是儒家经典《大学》开篇的第一句。《大学》出自《礼记》,宋人将其从《礼记》中抽取而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配合,到朱熹撰写《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中庸》《论语》《孟子》2.大学之道: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朱熹《大学章句序》:“大学”是什么?
“大学”含义大学与小学道“大学之道”博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安邦之道。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规律和根本原则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作品来源《大学之道》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________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所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三礼”。《小戴礼记》、《小戴记》戴圣《小戴礼记》和《周礼》、《仪礼》
编者介绍戴圣,西汉官员、学者,西汉今文经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人。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宣帝时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
研读经典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adj做V.彰明adj.美好的亲近爱抚民众;新: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达到道德修养最完善的境界。知道要达到“至善”境界心不妄动性情安和思虑精详处事合宜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三纲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问题一:1.大学之道(宗旨、根本原则)是什么?2.“三纲”具体指什么?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推己及人,引导百姓自我完善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无限完善的过程
三纲关系对己立德对人爱人明明德完善自我,改进自我亲民爱民顺民,引导百姓自我完善止于至善最终追求层层递进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实现三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定静安虑得六个步骤心不妄动性情安和思虑精详处事合宜达到“至善”境界志向坚定不移
总结背诵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原则止定静安虑得步骤近道先后本末终始
研读经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使……整齐有序使……真诚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推究事物的原理。平民百姓。一概、一律。
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文学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自《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出自《木兰诗》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出自《长恨歌》【作用】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八目“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了解事物,获得“真知”。能辨明是非善恶。“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实践中求知,然后明白事物。问题二:1、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怎么做呢?“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公正诚明,无所偏倚,不动摇心志。“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八目“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1《百合花》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4.《窦娥冤(节选)》课堂实录+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7.1《风景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14.2《变形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2.2《红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3.2《哦,香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4.1《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