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一单元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历史
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标定位素养解读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通过史料实证,探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历程,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明确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的重大影响(2)观察本课教材中的图片,立足于时空观念,分析不同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和影响(3)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辩证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两面性。通过梳理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发展历程,培养家国情怀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角度表现历程开始传入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完成本土化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由盛转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角度表现影响总体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文学艺术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和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建筑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西学东渐时间背景表现明末清初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传播内容①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②《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重大影响①明末,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②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时间背景表现19世纪中叶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传播渠道①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②留学教育: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③译书机构: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重大影响①传播内容变化: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②政治运动开展: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重在学习器物
时间背景表现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思想传播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传播主流
【图片说史】阅读教材第9页的“云冈石窟露天大佛”和“利玛窦(1552—1610)”两幅图片,你从中能看出有关中外文化交流的哪些信息?提示(1)云冈石窟露天大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交流的成果;中国的建塔造像艺术糅合了佛教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说明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2)利玛窦(1552—1610):体现了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顺应中国习俗进行传教。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方向角度表现东亚文化圈汉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儒学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
方向角度表现东亚文化圈制度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移民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方向角度表现中学西传四大发明外传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单元整合.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单元综合检测.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2).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3).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4).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2).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3).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4).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2).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2).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2).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2).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2).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2).ppt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