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随笔: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

2024年教育随笔: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随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一旦养成,便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会在此阶段养成若干固定的基本学习行为方式,因此,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

学习习惯的内涵及特征

要想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合理化探讨,首先应明确何为学习习惯。

01.

习惯

什么是习惯?

按照《辞源》的解释,“习惯”原为“惯习”,一是指习于旧惯,习于故常;二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到了现代,习惯的含义更为丰富。

《现代汉语词典》将“习惯”定义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美国牛津词典》认为习惯(habit)是一种固定的或者有规律的倾向或常规行为,特别指那些很难祛除的倾向或者常规行为。[1]

在心理学解释中,习惯的形成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一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是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2]

综上所述,习惯可以理解为:个体在长时间里通过学习、训练或某种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无意识、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或方式。

02.

学习习惯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熟悉的学习方式,作为习惯的子类概念,学习习惯也有多样性的解释。

在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中,经典理论“刺激-反应”学说从形成过程出发,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形成的过程,复杂的习惯是由一些简单的条件反应构成的,这些条件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条件化作用将散乱的非习得性无条件反应加以组织而形成的。[3]

从个体学习活动角度出发,学者们普遍认为学习习惯指学生在后天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带有自身特质的学习行为方式,并会无意识地体现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且带有一定情绪性。

本文所探讨的个体学习习惯,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稳定的学习行为倾向或方式。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方面(见表1)。

中小学生常见良好学习习惯表表1

03.

学习习惯特征

经过以上对学习习惯概念的简单探讨,概括来看,学习习惯具有后天生成性、无意识自动化、成型后难以改变等特点。

区别于带有先天基因因素影响的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的后天生成性指其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后天学习和教育环境中逐渐学习形成的。

同时,学习习惯成型之后便会产生自动性,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性的惯性,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就会自动运作;并且具有稳固性,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或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强化刺激才可改变。

一旦动力机制成型,往往也会产生情绪依赖,改变或者中断都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养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应建立、巩固并臻于熟练化甚至自动化,以习惯化(habituation)的形式表现出来。

经典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习惯的形成机制进行过详细解释,认为其主要包括:情景刺激的呈现;情景刺激被有机体感知;对刺激的解释;对刺激的尝试性反应;对尝试性反应后果的感知;对反应后果的重新解释并做出进一步反应;发展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模式,即固化为习惯。[4]

其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

图1经典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习惯的形成机制

根据学习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解,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首先受外部环境影响,在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中或故意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在形成具体性的行为活动之后,通过外部和内部的积极强化和反馈,在相同或相似的学习活动中日益得到巩固,最终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

具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自觉行为阶段,它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即教育者的规范指导;第二阶段是较自觉的行为阶段,它不需要外部的监督,但还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第三阶段是自动性行为阶段,它既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一种定型的动作习惯。[5]

从上文对学习习惯形成过程的分析来看,影响良好学习习惯产生的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部分:主观因素即认知因素,包括自我是否认识到需要养成哪些习惯,为什么要培养这些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发自内心地努力等;客观因素主要指社会背景因素,包括外界的规范、指导和帮助,重要他人的示范和引导等。

这里强调,在良好习惯养成的第一阶段,教育者细致规范的外部力量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01.

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意识

个体的认知经验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基础。

虽然不同学习习惯既可以无意识形成,也可以在计划中形成,但基本上好的学习习惯都必须进行有意识、系统性的塑造,自发形成的习惯往往都有局限。

所以,教育者一开始就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要讲明良好学习

文档评论(0)

158****0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付费阅读确认后再下载,谢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