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doc

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以三年级“探索年、月、日的秘密”为例

什么是“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等。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第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在主题活动中,学生将面对现实的背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主题活动分为两类: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主要涉及量、方向与位置、负数等知识的学习。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由此可见,主题活动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并被包含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的,那么具体应如何开展呢?笔者经过实践,总结梳理出“基于学生,收集问题”“基于问题,展开研究”“基于成果,分享交流”三步走的经验,下面就以“探索年、月、日的秘密”为例进行阐述。

一、基于学生,收集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为此,主题活动应以解决问题为主,那么“问题”来自哪里呢?

以“探索年、月、日的秘密”为例,笔者设计了课前调查表(见表1)。

表1“探索年、月、日的秘密”调查表

分析调查结果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或31天”“一天有24小时”等,而针对“我还有哪些一直想不明白却特别想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

①为什么一天有24小时?

②人们为什么会发明年、月、日?

③为什么一年有365天?

④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这12个月的天数不完全一样呢?

⑤为什么2月只有28天?

⑥为什么要有阴历和农历?

⑦为什么有的人一年可以过三个生日?

⑧为什么2月每4年会多一天?

⑨为什么2023年有两个立春?

……

由此可见,“问题”是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又该怎么处理呢?笔者根据《课程标准》第46页的“内容要求”和第47页的“学业要求”,筛选出了7个问题(问题①~⑦),又根据《课程标准》第133页的例54,整理出“认识一天”“年、月、日知多少”“制作月历牌”三大板块。

针对问题①再次调研,发现学生对“怎样才算一天?”“国内外是怎么分割一天的?”等问题很感兴趣。为此,笔者把“认识一天”板块细分为“怎样才算一天?”“中国古代一天时间知多少?”“外国古代一天时间知多少?”三个部分。此外,因教材内容中涉及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以笔者在“认识一天”板块中增加了“怎样规划自己的一天?”的新问题。最终,得到了如图1所示的年、月、日驱动性问题结构图。

图1年、月、日驱动性问题结构图

第一板块是让学生明白24小时的由来,厘清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区别,同时也能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一天;第二板块是让学生认识年、月、日等相关知识,同时厘清“阳历、阴历、农历”的区别;第三板块是让学生内化知识,学会制作月历牌。

二、基于问题,展开研究

(一)关于“认识一天”的调查研究

1.学生分组

笔者把班里的学生先分成两大组,分别研究“为什么一天有24小时?”和“怎样规划自己的一天?”两个问题,又把第一大组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研究“怎样才算一天?”“中国古代一天时间知多少?”“外国古代一天时间知多少?”三个问题。

2.开展研究

以驱动性问题为研究目标,由小组长牵头、分工、落实,其中包括查找资料、实验研究、撰写报告、制作视频、形成PPT等任务。

3.具体收获

(1)通过对“怎样才算一天?”这个问题的研究,学生知道了白天加黑夜就是一天,也知道了形成白天与黑夜的原因是地球自转,还知道了地球自转一周并不是24小时,而是23时56分4秒。这些知识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冲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2)通过对“中国古代一天时间知多少?”的研究,学生知道了中国古代曾把一天分为“日出、日中、日入”三个时段;到西汉时期,又有了十二时辰计时法,并且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标明;到了唐代以后,又将每个时辰分为“初”和“正”两个小区间,这就与现在的24时制基本一致了。此外,学生还了解到许多计时工具,如日晷、刻漏、沙漏、大明殿灯漏、水运仪象台、浑天仪、钟、表,同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