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doc

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直面难题深度剖析精准施教

——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空间想象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是人们认识、理解、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已逐渐成为一种需要重点培养的关键性能力。下面,笔者就浙江兰溪市城乡多所学校空间想象力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学习存在的困难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一、空间想象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关于教师对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的现状,笔者对多所学校的教师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重视情况“表里不一”,教学成效难以确保

48.3%的教师会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空间想象力的培养,34.5%的教师偶尔会做这样的尝试,17.2%的教师很少或基本不开展有实质性的相关教学。可见,理想与现实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当然,空间想象力作为一种“可意会,难言传”的关键性能力,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较大的难度,这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佳。

(二)教学方式“机械单一”,经验唤起不够充分

从实际教学看,单一的方式仅仅是围绕所学知识点机械地开展新课教学和巩固练习,容易忽视学生经验的唤起,可能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野蛮认识”,从而影响学生空间想象和数学思维的生长。

(三)参与程度“深浅不一”,深度想象难以实现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空间想象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同,尤其是中下水平的学生,“边缘化”“应付化”“浅层化”更为明显,这种“伪参与”导致学生的深度想象难以实现。

二、空间想象力培养存在的困难

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稳步提升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用心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难点,精准地提出教学策略。综合了解和分析,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困难。

(一)知识经验衔接困难

学生对不同维度图形之间的转化理解困难,特别是从基本的平面图形跳跃到较为复杂的空间图形并进行一系列的推理、想象、计算等。如“根据给出的长、宽、高数据,请你想象可能是什么图形?”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当给出几种可参考的选项时,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他们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衔接上的不足造成的。只有打通知识与经验衔接上的“断点”,才能帮助学生打下想象的基础,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空间图形感知困难

建立对空间图形感知的重要基础是对平面图形进行直观感知及展开合理想象。学生所见的平面图形与真正的空间图形之间是具有一定差异的。如画一个长方体,除正面外的其他面,我们一般都画成平行四边形,直角往往也不画成90°。这些都会增加学生对空间图形想象上的难度,也导致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及相关问题时较难适应。

(三)逆向思维转换困难

学生在二维平面图形和三维空间立体图形之间进行转换,必须依赖于一定的逆向思维与想象的能力。但对小学生而言,这样的转换能力是较弱的,这也影响着他们对空间图形的分析和抽象。

三、空间想象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的路径应是“形成空间表象→积累空间表象→再造空间表象”。在这一路径中,学生的学习存在着知识经验衔接不足、空间图形感知弱、逆向思维转换难等三大困难。由此,笔者提出相应的三种对策,即通过观察感知、加工储存、变换迁移,不断积累和丰富空间表象,促成空间想象的生成(如图1)。

图1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一)观察感知,形成空间表象,夯实想象的基础

完整、清晰、动态的表象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重要基础。学生在生活中要与各种各样的事物接触,在接触过程中,他们的感官就会反映出各种事物,形成表象。

1.全面细致观察,形成完整表象

全面观察是以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观察某一事物的整体,发现其整体特点或总体情况;细致观察则是重点关注一个或多个事物的某些部分,发现其局部特点或个别情况。全面细致观察,既有整体的认知,也有局部的了解,既清晰又透彻,这样就方便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准确的空间表象。

【案例1】“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段一

长方体作为学生较早接触的立体图形,学生对其相对熟悉,但缺乏整体而全面的认知,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适度引导,如用问题“长方体的顶点有几个?棱有多少条?棱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每个面的大小和形状又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以形成完整的表象。

2.逐级深入观察,形成清晰表象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分两方面,一方面,学生看到各种事物之后,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对应的空间表象;另一方面,学生看到自然空间后,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对应的几何空间表象。这就对学生的抽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去理解自然空间和几何空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有序地观察各类实际物体,让学生能够从各种物体中分辨出不同的形状特征,从自然空间过渡到高度抽象的几何空间。

【案例2】“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段二

教师引导学生对长方体进行整体观察后,还需要引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