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下学期生物《碳循环模型构建》教学设计.doc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生物《碳循环模型构建》教学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碳循环模型构建》

教师姓名教研组生物No:P61.63

课题碳循环

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构建碳循环模型,说出碳循环的特点。

2.通过分析碳循环,建立生物圈的各成分是统一的有机整体的观点。

3.了解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提出相关防治措施,养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碳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说明碳循环的特点。

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结合课件对碳循环过程及特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构建概念图来掌握碳循环。

学法指导结合生活经验,调动想象力,通过画概念图构建碳循环模型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碳循环的过程

二、碳循环的概念

三、碳循环的特点

往复循环、反复利用

全球性

四、温室效应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引言:三国时期,曹操在其诗作《蒿里行》中写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描绘出东汉末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乱场景。如今,烽火连天、尸横遍野的景象早已化作尘土,我们知道,这是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了无机物。

新课:

一、碳循环的过程

情境创设:想象一下,一千多年前,曹操挥毫作诗时,长叹一声,呼出了许多CO2分子。

提出问题:这些CO2分子可能去了哪些地方?这些CO2分子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有没有可能出现在今天?有没有可能进入我们体内?如果可能,是如何进入的?请用适当文字、箭头加以表示。(板书:一、碳循环的过程)

讲述:有的CO2分子可能进入曹操身边的一株青草叶肉细胞,再因羊啃食青草而进入羊体内,进而再进入人体内。有的CO2分子则可能进入大气或者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中。其中,进入大气的CO2分子可能至今都存在大气中,也可能由于食物链而进入我们体内。

图示:

提出问题:1.无论是从时间角度,还是从空间角度来看,地球上的碳元素含量具有什么特点?

2.青草、羊、人、大气、水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3.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

4.碳是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而进出生产者的?又是怎样进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呢?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表示讨论的结果。

讲述:全球范围内,碳含量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青草属于生产者,羊、人属于消费者,大气、水属于非生物环境。碳在非生物环境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大气是天然的碳库,其中的CO2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变成含碳有机物进入生产者如绿色植物体内,生产者呼吸作用又将一部分含碳有机物分解为CO2再次返回大气。而生产者中另一部分有机物则通过捕食作用进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再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向更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体内。消费者呼吸作用也将一部分含碳有机物分解为CO2再次返回大气。与此同时,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消费者的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并产生CO2再次返回大气。如果时间长达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遗体也可能形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而这些燃料被人们开采利用,则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CO2到大气中。另外,水圈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大气中的CO2增加时,水圈中的CO2含量也随之增加;当大气中的CO2发生局部短缺时,水圈中的CO2也能及时进入大气加以补充。(板书:一边讲述一边画碳循环过程示意图)

二、碳循环的概念

提出问题:由此可见,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具有什么特点?

讲述: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板书:碳循环的概念)

图示:

三、碳循环的特点

提出问题:1.大气中的碳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内部吗?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什么形式循环?

3.在生物群落内部,碳是否也能被循环利用?

4.三国时代的碳元素至今可能仍在我国流动,这说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什么特点?然而,这些碳也可能以CO2的形式飘洋过海到达北美洲,也许会再次回到中国。这说明碳循环的范围是什么?由此说明碳循环还具有什么特点?

讲述:大气中的碳也可以通过生产者例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内部。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但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不能循环利用,只能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地球上的碳可以被重复利用,说明可以碳循环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发生在整个生物圈内的,因此碳循环又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四、温室效应

讲述:在没有认为干扰的情况下,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是动态平衡的,再加上水圈对大气中碳含量的调节作用,因此,大气中的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那人类活动会不会影响碳循环过程呢?

文档评论(0)

专注于方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PPT定制、设计,本人已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方案及设计功底,可接演讲稿,读后感,PPT定制等多方面工作,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