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轉移瘤metastatictumor概述腮腺區轉移瘤以來源於頭面部惡性腫瘤居多,最常見為鼻咽部來源CT上多可明確顯示原發病變男,46Y左腮腺區轉移瘤(來源於下咽癌)腮腺炎症parotitis概述一般包括慢性復發性和慢性阻塞性慢性復發性腮腺炎發生和逆行性感染相關,多見於兒童臨床主要表現為腮腺反復腫脹,間隔期不等腮腺炎症parotitisCT表現腮腺體積彌漫性增大,正常腺體的低密度脂肪影可為不規則增生的軟組織影所代替,葉間間隔和包膜可有增厚。女,59Y腮裂囊腫branchialcleftcyst概述屬於腮裂畸形的一種,一般認為來源於胚胎腮裂或咽囊的上皮剩餘按發生部位可分為第一腮裂囊腫外耳道以下和下頜角(包括腮腺)以上第二腮裂囊腫下頜角以下,肩甲舌骨肌水準以上頸根部者為第三和第四腮裂囊腫腮裂囊腫branchialcleftcyst臨床上,以第二腮裂囊腫多見,其次是第一腮裂囊腫常見於20-50歲,表現為頸部無痛性腫塊,質地軟,大小固定腮裂囊腫branchialcleftcystCT表現囊腫多為均勻低密度腫塊,囊壁薄而清晰;合併感染時,其內部密度可以增高,囊壁增厚,增強CT上出現強化表現腮腺區常見病變的CT鑒別診斷正常解剖腮腺位於外耳道前下方上緣—鄰近顴弓、外耳道和顳下頜關節下緣—平下頜角前—鄰近咬肌、下頜支和翼內肌的後緣後—鄰乳突前緣及胸鎖乳突肌上部不規則楔形,底向外,尖向內突向咽旁分為淺、深兩部正常解剖正常影像學表現一、CT1、腮腺是脂肪性腺體密度2、CT圖像上呈低密度,低於周圍肌肉,但高於皮下、顳下窩及咽旁間隙內的脂肪正常腮腺CT平掃增強正常影像表現二、MRT1WI及T2WI均呈高信號,周圍肌肉信號相對較低掃描方法掃描範圍:聽眥線至雙側下頜角連線層厚及層距:3-5mm常規在AW4.2工作站行MPR(多平面重建)冠狀面及矢狀面重建常見病變良性腫瘤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惡性腫瘤粘液表皮樣癌腺樣囊性癌腺泡細胞癌轉移瘤腮腺炎症腮裂囊腫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adenoma概述最常見的唾液腺良性腫瘤腮腺是最好發部位,其次是下頜下腺常見於30-50歲青壯年,性別無差異臨床主要表現為無痛性軟組織腫塊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adenomaCT表現腮腺內圓形或橢圓形軟組織腫塊影,邊緣清楚,與正常腺體分界清楚較大的多形性腺瘤多為密度不均的腫塊,其內可有液化壞死、陳舊出血和囊性變增強後,較小腫塊可無強化;較大腫塊可呈不均勻增強雙側腮腺多發混合瘤單側腮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adenoma鑒別診斷較小而密度均勻的多形性腺瘤影像學表現一般沒有特徵性,不能和其他唾液腺良性腫瘤鑒別腮腺深葉的多形性腺瘤應和咽旁間隙腫瘤鑒別Warthin瘤adenolymphoma概述腮腺區僅次於多形性腺瘤的常見良性腫瘤,可於雙側發生(10%)常見於50歲以上的高齡男性,多位於腮腺淺葉下極臨床主要表現是無痛而活動的軟組織腫塊Warthin瘤adenolymphomaCT表現單個或多個圓形、橢圓形腫塊,大小一般在2-3cm邊界清晰銳利,內部密度不均勻增強後強化程度與多形性腺瘤近似,可清晰顯示腫瘤內壞死、囊變區女,62Y雙側腺淋巴瘤男,68Y單側腺淋巴瘤Warthin瘤adenolymphoma鑒別診斷具有雙側發病的特點,有助於同其他腮腺區良性腫瘤區別多形性腺瘤依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內部壞死囊變及腫瘤在腮腺區位置粘液表皮樣癌mucoepidermoidcarcinoma概述腮腺內最常見的原發惡性占位性病變,可分為高、中、低分化三型30-50歲居多,無性別差異臨床症狀主要為無痛性腫塊,低分化者觸診多表現質地偏硬,活動度不良的不規則腫塊,部分可在頸部觸及腫大的淋巴結粘液表皮樣癌mucoepidermoidcarcinomaCT表現高分化粘液表皮樣癌影像表現和良性腫瘤相似低分化粘液表皮樣癌多為密度不均勻的軟組織腫塊,內部可出現液化壞死和鈣化,病變呈侵襲性生長增強後強化明顯,常於患側頸動脈鞘區見多發腫大的淋巴結女,23Y右側腮腺粘液表皮樣癌同一患者,10個月後復查粘液表皮樣癌mucoepidermoidcarcinoma鑒別診斷影像學表現缺乏特徵性腫瘤合併感染時,需與炎性病變如膿腫鑒別腺樣囊性癌adenoidcysti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