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博物馆研学游”乱象多需引起关注
近年来,打着博物馆、传统文化旗号的“游学”“夏令营”活动不少,且有些收费不菲。也有不少家长选择利用暑期让孩子走出国门,希望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然而,事与愿违,这些机构不仅蹭着免费资源“收费游学”,而且鱼目混珠、胡乱讲解,很多是游而不学。
早在2016年12月,教育部联合11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据《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由于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短短两年时间,众多社会机构、企业纷纷介入该领域,正是瞄准了它的广阔前景。对于“博物馆游学”“博物馆夏令营”这类活动,目前还存在监管缺位。此类现象亟需引起重视。
一是收获小,白花了父母的钱。一些机构只是把孩子带到博物馆或者古迹遗址,简单例行讲解之后就自由活动,更像是走过场,而没有文博知识基础的老师讲解中还错误频出,误人子弟。很多机构打着学习中国历史、体验传统文化、培养匠人精神的旗号搞博物馆游学,然而,由于其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系统科学的游学内容设置,导致很多参加过“博物馆游学”的孩子,大失所望,觉得收获很小,白花了父母的钱。
据新闻报道: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内,一个身穿浅蓝色短袖、打着“穿越汉唐洞见未来”小旗的游学团老师给孩子们讲得很是起劲。“老师老师,这个是用来做什么的?”当一个孩子指着展柜中一件三彩陶俑询问时,这位老师不假思索地说,“这个陶俑非常可爱,是古时候摆放在家里的装饰品,有些也可以作为小孩子的玩具。”如此讲解真是让人大跌眼镜,陶俑可是陪葬品啊。除了任性的“胡说”,有一些游学团带队老师讲解内容都是照本宣科,甚至让学生抄写说明牌。“第一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吵到头疼,上一次这样吵还是在南京博物院。大声吵闹就不提了,还有在展厅内追逐打闹的。”曾在博物馆做过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萧笑说,社会上一些游学团队管理非常混乱,滥竽充数的为数不少,由于没有专业的讲解人员,看似高大上的博物馆游学并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无心参观,有的甚至坐在展厅的地上打游戏、聊天,这样的游学实在起不到什么作用。“上个星期我们学校组织到临潼游学,每个人交了138元的费用,可一天时间就进到华清池看了个‘洗澡的地方’,没意思得很。”对于游学这件新鲜事,西安市长安区一所小学的学生小安一天之内就从渴望跌落到了厌倦。小安说,平时课程排得满满的,学校几乎不会带学生出去玩,这次听说要去游学,大家兴奋得快要疯了。“一大早坐车就到了临潼华清池,下车后老师把我们集中到广场一角,只能在这一块自由活动。直到中午12点多,我们才进到华清池转了一圈,就看了一个古代人洗澡的池子。”小安失望地说,以后不会再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二是海外博物馆游学变了味。除了国内博物馆游学“热浪”连连,出国游学产品在假期旅游市场也广受热捧。圆梦顶尖名校、欧洲文化探秘、英伦贵族礼仪班、国际学生领导力峰会、加拿大微留学夏令营、美国影子朋友一对一插班……各色游学的名目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
“前段时间,我花费了38000元给孩子报了一个‘欧洲文化探秘’的游学活动,希望孩子深入当地环境,体验博物馆文化,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据一位家长透露,原本寄予厚望的欧洲博物馆之旅却让人大失所望,孩子回来说,第一站到的是牛津,发现这个宁静的小镇已经完全被各国游学团占领,尤其是中国游学团居多。“欧洲文化探秘”游学团的成员基本都是十二三岁的学生,他们对博物馆、历史人文、建筑古迹毫无兴趣,最喜欢的就是在景点商店买纪念品和吃的,然后聒噪地交谈打闹。此外,许多当地的英国领队中文也不好,也无法提供详尽讲解,只能无奈地喊着“followme,thisway”,带着他们在博物馆中走马观花。
文化学者刘钧看来,不少游学项目把旅游标上了“游学”的标签,带着孩子到海外,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高校博物馆、介绍点名人事迹、跟当地的家庭交流几句英语就完事,并没有提供比旅游更高的附加值。从实际效果来看,“游”大于“学”,甚至只“游”不“学”,往往徒有虚名。目前的海外游学项目,普遍陷入了成人化、贵族化、娱乐化的误区,让海外游学变了质、变了味。
三是对博物馆的公益性带来挑战。据统计,2021年全国处于存续状态的研学企业就有3万多家,加上其他跨界从事研学工作的机构,数量更为庞大,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机构在没有专业课程与师资的情况下,虚假包装出价格高昂的研学产品。甚至冒用博物馆的名义营销推广,在研学游过程中严重影响博物馆的正常秩序,对博物馆的公益性与公平性构成挑战。例如,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就曾对部分企业在馆内举办有偿研学活动,极大影响展厅秩序和文物安全的行为表示了担忧。并特别对部分机构和个人冒用博物馆名义,混淆主办方误导家长学生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成都市金牛区某国企招聘工作人员若干人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2025年成都市金牛区某国企招聘工作人员若干人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docx VIP
- .铝合金门窗的新技术应用.pdf VIP
- 第六部分犬的保健.ppt VIP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债务可持续分析框架.docx VIP
- 外墙立面改造工程施工方案.docx VIP
- TD_T 1012-2016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docx VIP
- 小学五年级英语期中测试卷(含听力材料).doc.docx VIP
- 2025年成都市金牛区某国企招聘工作人员若干人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机械基础机械基础(初级)试题库.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