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辟疆生平及其高等蚕桑.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丝绸名人传丝绸教育名人

建设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丝绸名人传丝绸教育名人

建设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郑辟疆生平及其高等蚕桑

费孝通在《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一文中对郑辟疆考察日本后立志改变祖国和家乡的落后面貌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郑是在“这农村危机出现的初期最先接触到生产丝绸的新技术的人”,“他-一生的记录是一部完整的中国蚕丝改革史,他所主持的学校是中国蚕丝业改革的发动机”。

一、出生于丝绸之乡

中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距今约六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在从野外采食桑葚、蚕蛹中,发现茧可抽丝、丝可织衣的实用价值,经历了野外采集、栽桑引养,室内饲养这三个桑蚕驯化过程,“化蚕桑为绵帛”、“治茧丝以供衣服”,被誉为“世界原始农业时期最伟大的创造”。到了殷商时代,栽桑、养蚕、治丝、织绢几成专业,成了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周代,每年举行皇后“亲蚕”大礼,以示重视蚕丝业,并专门设置蚕桑管理机构;到汉代,蚕业已经遍及全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蚕丝为我国独有;直到开辟“丝绸之路”,才将丝绸传至中亚、西亚、欧洲。古希腊、古罗马称中国为“丝国”,“丝”曾与黄金等价。

“丝绸之路”是以丝绸为开路先锋的交通贸易大通道。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形成了贯穿亚欧大陆延绵几千公里的“丝绸之路”,有三条陆路并进,历经一千多年之久,远抵波斯湾.古罗马;到唐代达到鼎盛,又辟海路抵达西亚,地中海各国,使长安扬州、广州成了世界贸易中心。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这种广泛的对外交往,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推动了古代农业、纺织、交通、造船业、航海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东西方科技、文化,艺术的进步。对吴江梅堰袁家埭出土的刻有家蚕图形黑陶的考古表明,苏州蚕业历经四千年之久。春秋战国时期,苏州已引进鲁桑培育湖桑;商周开始,历代颁布条例倡导农桑,凭借苏州宜桑宜蚕的气候和利于缫织的水质优势,到底唐已经“旷土尽辟”,明代形成出于布条例值导农桑,凭借苏州宜桑宜夼乎胥口,出组里丝、香山丝和苏缎宋锦吴绫等世,以临震泽”的茫茫桑海。农家将所产鲜茧手工抽丝织绸,明清时期打造出界名品,年产30万匹,迎来“四万商贾云集交易”闻门、观中等繁华地之外有大片农”的“丝绸之府”全盛时期。

自苏州建城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内丝行林立,也带动了栽桑养蚕的发展。日山建车理靠庭之明清时期,苏州享有“调之好之美带,战城内数千亩桑园,有“春巷摘桑喧咤女”的描述。姑苏城内,一些富有乡土气息的蚕桑地名延续至今,有养蚕里、桑叶巷蚕丝弄、绣衣弄、桑园里、蚕桑地等,引起人们无限遐想。民国时期浒墅关女子蚕桑学校推动改土种为良种,在城内建了11家蚕种场,到处桑壮叶茂。新中国建立前夕.苏州城内有桑田2000多亩,新市路、竹辉路以南的桑园-?-望无际,1957年还有200亩。

郑辟疆,字紫卿188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盛泽镇。吴江盛泽位于江浙交界处,地处杭嘉湖平原蚕桑丝织业十分发达,素称“丝绸之乡”,居民自古以来就“以机为田,以梭为耒”,当年几乎家家养蚕、户户织绸。盛泽又是丝绸的集散地,经济十分繁荣,有“风送万机声”、“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誉。郑辟疆父亲名雍,是个屡试不第、以诗酒自娱经常泛舟乡间为农民看病的儒医。母亲张仪贞织绸能手,以卖绸收入贴补家用,是家中经济收人的一个重要来源。郑辟疆在兄弟辈中排行二,同胞兄妹共七人,由于家中没有田产人口多,家境清贫。郑辟疆幼年深受母亲的影响,家乡浓郁的丝绸文化以及母亲在油灯下热夜织调的情景,培育了他对蛋桑丝绸的深厚感情。

二、负笈求学杭州蚕学馆

郑辟疆少年时代,目睹了家乡蚕丝业日益萎缩,家庭处于于困境,农村社会经济日趋调敝。他所见所闻,对蚕丝业的盛衰变迁和国家、民族的危机,感慨尤深。从此,振兴我国蚕丝业的宏愿开始在他的心灵中萌芽.滋长。郑辟疆18岁那年,冒籍浙江嘉善人,就近到杭州去应乡试(即考举人),结果落选,便在离家不远的一个乡村坐馆当私塾教师。过了一年多,听说杭州蚕学馆招生他要去报名。父亲执意不允,想叫他以后再去应考,弄个一-官半职,荣宗耀祖。而以织绸为生的母亲却支持他去学蚕丝。母亲给他炒了十多斤炒米,把洗干净的布枕套装得鼓鼓囊囊的。那时蚕学馆有个规定,要试读一个月,经过考试合格,才可正式人学,并享受免费就读。在这一个月中,那些家境富裕的学生常常忙里偷闲,进杭州城逛大街,去西湖赏景,而郑辟疆独

文档评论(0)

vermonth155-2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ppt课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613506700006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