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秦艳苹
【教材分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在残酷的白色恐怖环境下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法庭斗争、壮烈牺牲的过程。李大钊的形象描述得丰满、全面、逼真,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也更具史料价值。这一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极好素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一要素在教材中从四年级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到五年级通过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再到本单元“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品质”,呈循序渐进的编排特点。
语文要素之二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一要素在教材中也有着阶梯性的安排。从中年级的“收集资料”到高年级的“搜集资料”,更加强调有目的地挖掘资料;从六年级上册的“借助资料理解主要内容”,到六年级下册的“查阅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强调了资料要自主收集,因需选用,也强调了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要反复借助资料反观语言文字,逐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品质的体会。
【学情分析】
进入小学最后的学习阶段,学生能够自主地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进行体会,但是对于“外貌”这一抓手,学生容易忽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语文要素的落实,引导学生立足语言文字,透过细节表现挖掘本质,实现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收集、整理与使用资料的方法。但基于理解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筛选有效信息,加深理解的能力仍然有待加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随着阅读理解的推进,有针对性地选择资料。课前,查阅时代背景资料,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课中,使用查阅的人物相关事件的资料,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课后,查阅革命时期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资料,丰富对革命英雄人物的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课内与课外的关联,在与课文的互文阅读中,学生能不断地借助资料反观语言文字,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目标】
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深刻体会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学会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体现人物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深刻体会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填写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二、自主学习
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
(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学会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体现人物品质。
三、合作学习
1.学习提示:学生小组内自由选择学习“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的其中一个部分,画出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结合查阅的资料,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
2.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3.汇报展示
(1)聚焦“被捕前”的部分
①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关注行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品质。
②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关注对话,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体会人物品质。
③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关注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品质。
(2)聚焦“被捕时”部分。
①父亲不慌不忙的向外走去。
②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关注李大钊的神态和行为,引导学生在整合对比中体会人物品质。
(3)聚焦“被审时”部分。
①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补充资料:从被捕到就义,李大钊在狱中共二十二天。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使用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残忍的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其他同志,李大钊还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狱中自述》,表示自己“负其全责”,要敌人“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敌人转而采用软化引诱的办法。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霆亲自出马,他以同乡的身份劝降李大钊,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李大钊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
引导学生关联外貌与神态,结合资料,在联想与想象中体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