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考题近年原文.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老师考题

一.学术界对“什么是知识”的看法有多种,知识观的冲突归结于知识观立场的分歧,谈谈教育学立场下的知识理解。

教育学立场的知识理解

1.哲学视野中的“知识”“publicknowledge)”并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具有了“个人知识(individualknowledge)”的意义,它才能真正由符号知识转换成“教育中的知识”。

●教育的过程便是一个对“公共知识”进行转换、生成个人意义的过程。丧失了个人意义或学生发展意义的任何知识教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在本质上都是“灌输”。与人的相遇”。

●转换的根本前提是“知识

2.在教育活动中,真正的知识不是一种“事实存在”,不能作为“展品”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而是基于师生的合作而产生的新的意义。

●吉鲁(Giroux.H.A.)认为,“传统课程范式中的知识主要被作为一种客观‘事实’的领域而对待。也就是说,知识好像是‘客观的’,因为它是外在于个体或强加于个体的。这样,知识脱离了人的意义和交往主体的交流过程。知识不再被视为一种可探询、可分析、可切磋的东西,恰恰相反,它变成了一种被管理和被掌握的东西。知识从生成自我意义系统的自我形成过程中被剔除了。”①

●麦克·杨认为,真正的教育,“出发点不是知识的结构,而是知识是如何被共同活动着的人们所生产,这种观点一直关注的是师生的课堂实践”,并且“知识不再被当作是为了让教师进行分配和传递而从学术‘发现者’处传递下来的私有财产,知识成为师生合作工作的产物”。②

3.对学生的成长而言,任何知识都富有真情、德性和美感的要素。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得不仅在于获得客观知识所描述的真理,更在于获得真情、德性和美感。●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合理的描述性体系,而对人的发展来说,知识则是涉及规范性、理解性和意义性的系统。

●“知识掌握与知识获得是有区别的。知识获得不仅需要‘心智’,更需要‘心事’”。

4.教育过程旨在建立学生与“公共知识”占有。知识不是师生加工的原料,教学不是对知识的打开。

知识的获得要使知识与人的关系要深入到精神的共契,而不是外在的、工具化的占有。

二.结合你所学或熟知的学科专业,尝试用课程研究的方法论分析一门课程(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科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的课程属性(25分)

课程本质研究的方法论

(一)课程立场

课程的立场不是对象立场,首先是主体立场;课程立场不是共识性立场,而是个性化立场;课程立场不是一种事实性立场,而是一种价值性立场;课程立场不是一种纯粹的科学立场,而是生命立场

1.生命立场和主体自由

时刻从学生生长、生成、发展的角度看待历史课程,把历史课程看做意义系统,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读史可以明智。。。这些问题都必然会促进学生生长、生成、发展,这无疑体现了生命立场和主体自由2过程立场(生成立场或生成性思维)

(1)过程立场是一种发展立场,是一种创造立场,是一种对话、互动、交往的立场,是一种生成立场.它从过程中追求结果,而不是从结果中评价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地、先验地看待学生,而是以发展眼光看学生的成长。在历史课堂上师生通过交流

(2)过程立场是一个多元立场。

“多元”意味着多种可能或多种解释,意味着多元思维方式,多元的问题解决策略,学生的发展路径是多样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观念的建立也是多种多样的。由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文本影响学生时,应秉持一种多元意义的教育过程观,鼓励师生在自身的生活经历、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对文本意义的多元理解,而不是执迷不悟于所谓的标准答案和确定性结论,允许“多元”的声音存在。

3)过程思维是要揭示过程中的复杂动态的关系和动态平衡的状态。

——揭示教育过程的关联性。(1)与自身的联系。(2)与社会和文化的联系。(3)与自然的联系。

两种知识论立场的批判

1.哲学认识论立场

(1)哲学认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类的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或生产的。

(2)在我国教育理论中,主流的知识理解是传统认识论或哲学认识论的观点,即所谓知识,“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①“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实际的反映。”②

●哲学认识论立场揭示了知识的客观性,人类知识的一般生产过程。不能揭示对教育而言的学生的知识再生产过程。

●哲学认识论对教育所赋予的知识,只能是一种“事实存在”。

●哲学认识论所理解的知识,在教育中,往往具有“公共知识”的意义,而不具有“个人知识”的价值。

2.心理学认知加工论立场

(1)认知加工理论注重从个体认知活动过程揭示知识掌握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过程。

(2)对认知加工立场的批判

●认知加工理论同样关注知识的客观性,知

文档评论(0)

189****09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